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评注产科心法》

vince 0

蒸乳

乳必使呼通,如不通,必乳肿,作寒热之状,此非前症,为乳所阻耳。宜用香附、栝蒌、通草、橘叶煎服,其药渣煎洗。如不自乳子者,只煎炒麦芽三钱熏洗,乳退热亦退。

此证不服药,过二三日自愈。(徐评)

乳少

产后凭乳以养儿。乳少者,皆因气血不足。然酒虽引血生乳,宜用淡酒,或冲开水、油汤中饮。若多饮及饮好酒,每致少乳。药服黄 补血汤加山药极妙,或以虾斤许煎淡酒去虾饮。

黄 补血汤(见前,加山药三五钱)

乳痈

(乳内吹外吹)

妇人乳疾,必发寒热。儿在腹中,七八个月乳忽红肿,名曰内吹。产后有硬块者,或乳不通,宿乳积成,或被子含口中乳气贯入,名为外吹。俱防生痈,宜服栝蒌散,外敷香附饼自可消散。又有妇人肝气郁怒者,并用前方加柴胡(三分),白芍(一钱俱酒炒),橘叶(十片)煎服,以早为消散,或服逍遥散亦可。

栝蒌散

栝蒌(一个敲碎) 明乳香(二钱)

水煎,冲酒服。

香附饼

香附(四两,炒为末) 麝香(三分)

二味共为末,另用蒲公英(二两),银花(三钱)。

酒煮去渣,以此药酒调香附末炖热,敷患处,内服栝蒌散,自可消散。予常令煎麦芽、橘叶水洗乳,亦妙。

逍遥散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炒) 柴胡(三分,酒略炒) 茯苓(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炒) 甘草(五分,炙) 薄荷(五分) 加姜(二片)

煎服此方,加丹皮、炒黑山栀,名加味逍遥散,平肝火也。

产后心腹诸痛

心腹痛各有不同,有瘀血凝结,有饮食停滞者,有风冷客进者,《指掌》分为各类,未免烦衍。吾总归一门,大抵初痛总宜服生化汤,去瘀生新,二三剂,当有痛即止矣。如或瘀积小腹不散,转侧若刀锥刺痛者,手不可按,痛而不移者,用失笑丸主之,佐花蕊石散二钱,瘀行痛止。如感风寒者,必口鼻气冷。停食者,必吞酸满闷。二此者俱用二香散主之。若中气虚寒,腹中冷痛,必喜热物熨之,喜手按而痛稍缓,用理中汤加肉桂温之。如小腹气从下逆,冲而上痛,连心腹者,忽聚忽散,此皆瘕气也,另用橘核丸主之。如小腹有块,手不可按者,瘀血壅滞,名曰儿枕痛,并用失笑丸。若瘀不散,久防生肠痈,即于后编查看,审细治之。

生化汤(见前玉门不闭或加肉桂)失笑丸(见前包衣不下)花蕊石散(见前)。

二香散

香附(二钱) 广木香(一钱) 砂仁(五分) 陈皮(五分) 炙草(五分) 炮姜(一钱) 生姜(一片)

水煎服。

理中汤

白术(二钱) 炙草(七分) 干姜(一钱) 人参(一钱)

煎服。有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橘核丸

橘核(盐酒炒,二两) 小茴香 川楝子(煨去肉) 桃仁(炒去皮尖,双仁不用) 香附 山楂核(炒)

以上各一两为末,红花、广木香各(五钱)为末,神曲(三两),打糊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

腹内痈

产后积瘀,每生内痈,人所罕识。其流腿股而生者,外出毒也。此外科可治,然无大害。积于内而生大小肠痈者,内科产科之事也,不可不知。往往穿脐而出,或内烂断肠而死者,人只知为腹痛而死,而不知肠痈之为害。予治愈者多人,因着于编以补发前人之所未发,并使后之产科知之以救人耳。其症当按其腹内痛处,有硬块在脐边,按之愈痛者是也。若硬块坚,未成脓也。尺脉必不数。日夜痛无休歇,方用牡丹皮散,服数剂必散。如尺脉已数,按之块稍软,内必肠鸣,二便不甚流利,间或痛一止,少顷又痛,此痈已成,脓毒无出路。小肠痈必穿脐而出,势已危矣。以大剂人参补之,或可十中救一。然性命虽保,而终身亦不能生育矣。倘不知治法,则尿从脐出,必死无救。其大肠痈者,便难出,治不如法,或不与出毒,毒必烂肠,肠伤必泻,上不饮食而呕恶,口中有一股浊秽之气,此肠烂穿必死。予治验有案,附于卷尾。

若瘀流腿股或腰臀,则痛如锥刺,手不可近,亦防生疽,宜服桃仁汤早散之。肠痈初起,小腹痛,小便不利,六脉微缓,不作寒热者轻。若已成,小腹坚硬而肿,六脉洪数者险。或尺部独数,可治。溃后腥臭,不进食不受补者,不治也。初服丹皮散,不消,再进桃仁汤或薏苡仁汤。如不消去,以排脓汤。如未穿,与陈皮葵根汤即穿。脓出后,仍在微痛,予制海浮汤三服,毒未尽者则去,已尽者易于收口。三服后,即宜服四物、八珍、十全大补等汤补之。不然,毒虽去内尚虚,防有食少、面黄、盗汗、无力、神倦、不寐一派虚象出矣。并忌房事年余,食物、气恼俱宜谨慎。

千金牡丹皮散

丹皮 苡仁 茯苓 生黄 生甘草 桃仁 白芷(以上各一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官桂(五分) 木香(三分) 人参(一钱,无力者以党参五六钱代之)

水二碗,食前煎服。

苡仁汤

苡仁 栝蒌仁(各三钱) 丹皮 白芍(各一钱) 桃仁(二钱去皮尖研)

水煎,空心服。

排脓汤

生黄 (三钱) 当归(三钱) 银花 川芎 甲片(炒敲碎) 栝蒌仁 白芷(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空心服。

陈皮葵根汤

广皮(二钱) 生黄 (五钱) 当归(二钱) 皂角(二钱) 蜀葵花根(一两,切片)

水三碗,酒一杯煎,分二次服。

海浮汤

明乳香(二钱) 没药 浙贝 茯苓(各一钱五分) 生黄 (三钱酒炒) 炙草(五分)

水煎服。

四物汤(见前)八珍汤(见前,加黄 、肉桂即十全大补汤)。

呃逆

此症,乃伤寒失下症有之,今产妇脾胃虚,或食热物,冷热相抟亦有之,或寒凝于中。寒者用丁香、肉桂,热者橘皮竹茹汤加柿蒂主之,或灸期门穴自止也。

橘皮竹茹汤

广皮(二钱) 竹茹(一钱) 甘草(五分)

姜枣引煎服,或香附一钱。

产后身痛

一身痛者,因产时百节开张,血脉空虚,不能荣养筋骨也。又有败血乘虚流注于经络致痛。大意按之痛者,非风寒则瘀滞。若按之不痛,喜附热者,虚寒也。如血不足以流通者,四物汤加黑姜、桃仁、红花、泽兰,补兼营运。如或喜按畏寒者,用四物汤加人参、白术、黑姜,补养自安。有外感风寒,则发寒热而头身痛,或鼻塞口出火气,斯为外感,用古拜散加归、芎、黑姜、秦艽以温散。如散后痛未尽止,乃气血虚致荣卫未和,用八珍汤补之,此散后补之大法也。

古拜散

荆芥穗一味,炒黑为末,生姜汤调下一二钱,量人虚实用。 本方加当归即清魂散,更稳。此方产后受风,筋脉引急,或搐抽口噤,或昏愦不省人事,头身痛,发寒热。果是风者,一二剂即愈。盖产后空虚之人,又何必羌、防、柴、葛之重表耶?如破船重载,焉得不沉。

四物汤(见前)八珍汤(见前)。

当前显示第 10 页,共 12 页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