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评注产科心法》

vince 0

漏胎

妇人之经血,一有孕时,即蓄之以养胎。至产后,则变乳以养子,此天地生人自然之妙。倘孕妇忽然见红,名曰漏胎,急宜服药保之,毋致血沥多而胎不保也。

若因风热动血者,即用四物汤,送下防风黄芩丸(二钱),一日两三服。若因怒动肝火者,用逍遥散加黑山栀(一钱),条芩(五分)。若血虚妄走者,用四物汤加茯苓神、阿胶(各一钱),艾叶(五分),莲子(十粒)。若脾虚不能摄血者,用归脾汤加胶、艾、莲子。若气虚下陷者,亦用补中益气汤。若去血大多,即用八珍汤大补之,然必要人参,即同血脱益气一体耳。百问曰∶胎息未实,劳力触犯,或食毒物,或房劳惊恐,令子宫虚滑,经血淋沥,败血凑心,子母难保,此急症也,速大补之。

败血凑心,多是气逆之故,宜急顺其气,速降其瘀,所谓急则治其标也。乃云速大补之。若补气乎,则气愈壅逆。补血乎,则败血。将何以处治?斯诚乱道之语,误人之言,不待辨而自明矣。(徐评)

《产集》曰∶肝经有风,下非胎血,宜服防风黄芩丸。此实症也。

《千金方》曰∶娠妊下血不止,名曰漏胞。胞干便死,急用生地八两,以清酒三升,煮减半,绞去滓服,此亦急症也。

有等妊娠,红漏不多,精神如故,六脉和平,此儿小血盛有余症也,医者望而知之。

四物汤

大生地(三钱)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二分) 川芎(三分)

加丝绵烧灰(五分),水煎服。

防风黄芩丸

青条芩(一两,醋炒黑色) 防风(一两,炒)

共二味为末,酒糊为丸,米汤下。

逍遥散

当归身(一钱) 白芍(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柴胡(三分) 炙甘草(五分) 茯神(一钱五分)

水煎服。

归脾汤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土炒) 黄 (二钱,蜜炙) 归身(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茯神(二钱) 枣仁(一钱五分,炒) 远志(五分) 广木香(五分) 桂元肉(五枚)

加姜枣,水煎。

八珍汤

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 熟地(五钱) 归身(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川芎(五分)

加姜枣煎服。

补中益气汤(见前胎动)。

半产

有孕,须防三五七月。盖孕三月,胎火初动,常令心烦闷乱。四五月,受少阴君火以养精。六七月,受少阳相火以养气。稍有气血不足之体,则胎坠矣。巢氏曰∶受胎在腹,七日一变,至三月属心,五月属脾,七月属肺,皆属五脏。脏阴亏而易坠。如初一月属肝,怒则坠。每洗下体,窍开亦坠。房事不谨,亦坠。即前文所谓随受随落也,大半皆如此,人所不觉耳。大凡胎气,腹痛者常事,而腰痛者切须防也。急宜服药,补肾安胎,不可不早言之。至红一漏,只可十保其三,宜服安胎饮,重用熟地,或加人参、桑寄生。但小产重于大产。盖大产乃瓜熟蒂落,天生自然。小产必有所由,惊动而下,乃生断其蒂。胎之胞附于带脉,带又环系于腰,是以腰痛带脱,胞胎即下矣。预服保胎丸,则无患矣。

小产后,即如大产相似治之。若去血多者,即可服人参、熟地,而当归宜重用,亦是去瘀生新之意。有虚寒之甚者,宜加附子、阿胶。

子烦

子烦症,心烦闷乱,说不出之难过,此君相二火,翕聚以养胎,火盛内热致烦也,宜用淡竹叶汤主之。若气滞痰凝而闷者,用二陈汤加白术、黄芩、苏梗、枳壳。若脾虚胃弱,食少呕吐者,用六君子汤,或加香砂以安之。但子烦之症,不善调摄则胎动不安,须防小产之患。又有吐久气逆,胃元大虚,不能进饮食,恐致产母气脱,故初即要降火,继即安胃进食,此一定也。

淡竹叶汤

淡竹叶(十片,洗) 黄芩(一钱) 知母(一钱) 麦冬(一钱五分,去心) 茯苓(二钱)

水煎服。

二陈汤(见前恶阻)

六君子汤(同见前)

如加香附(一钱),砂仁(五分) 即香砂六君子汤。

子悬

子悬乃胎气上逼,紧塞于胸次之间,胀满疼痛是也。有寒火之分,有肝气,有停饮,有火盛。心闷绝而死者,方用紫苏饮连进以救之。

紫苏饮

紫苏梗 归身(各一钱) 白芍 炙草(各五分) 川芎(三分) 人参(六分) 大腹皮(八分,黑豆水洗)砂仁(三分,去壳)

以上各味外加姜(一片),葱白(一寸),煎服。

子眩

子眩,为气逆晕厥,并用紫苏饮。然有脾虚夹痰,用六君子汤加天麻五分。若脾不甚虚,独顽痰闭塞者,用二陈汤加竹沥、姜汁。虚实之间,宜察辨之。如不合法,即防胎落。大约肝经气逆者多,予常用紫苏饮加枳壳、钩藤而安。

紫苏饮(见前)

六君子汤(见前恶阻)

二陈汤(见前恶阻)

子痫

(又曰子冒)

孕妇血虚,风邪入肝,忽然昏冒不知,须臾则醒,过时复发,久则变痉。痉即口噤搐搦,背腰反张,如儿童发惊之状,方用羚羊角散定之。若怒动肝火,佐以逍遥散加人参五分。若引动胎气逆上,佐以紫苏饮。兼脾虚夹痰者,佐以六君子汤。或因中寒而发者,宜理中汤加防风、钩藤。此症宜速治,若频发无休,不但胎孕骤下,抑或血随涣散,母命难保。如胎下,急大温补气血为要,方可得保母命,迟恐难以挽回。

羚羊角散

羚羊角 独活 当归(各一钱) 川芎(三分) 人参(八分) 茯神(一钱五分) 桑寄生(二钱)钩藤(三钱) 防风(七分) 甘草(五分)

加姜或竹沥,煎服。

理中汤

白术(二钱) 炙草(五分) 干姜(一两)

水煎服,或加人参更妙。

逍遥散 紫苏饮 六君子汤(俱见前)

子肿

(又名子气、子满、胎水)

妊娠妇人,常有面目腿足肿胀,故有各肿之名,其实皆由脾土不足以传化水谷之湿,而胞胎壅遏,膀胱不化,水泛横流,致肺气不降而喘息,小便淋漓不利,古方用鲤鱼汤、葵茯汤、白术散,皆有妙处。予每用五皮饮,如水肿之治,亦多验。盖一体水症也,此方简而易,不已再用鲤鱼汤,惟参术不宜早补,补则填塞不通,总宜利湿为先。如体浓者,或轻而小便利者,亦可不必治,待生子后而自消矣。此皆以体而言,不致胀满难过。

鲤鱼汤

白术(四两) 生姜(一两) 茯苓(四两) 当归(二两) 白芍(二两) 鲤鱼(一尾重斤)

先以水煮鲤鱼取汁,澄清,以汁煎药,分五次服。

葵茯汤

冬葵子(半斤,炒) 茯苓(三两)

共为末,每米饮汤,服三钱。

白术散

土炒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泽泻(八分) 陈皮(五分) 姜皮(五分) 大腹皮(一钱二分) 木香(三分)

原方无分两。

加味五皮饮

桑白皮(一钱五分) 大腹皮(一钱五分,此味只可治胎肿,常见治水肿者,服之愈大,须慎用) 茯苓皮(一钱五分) 新会皮(一钱五分) 紫苏梗(一钱五分) 车前子(一钱五分) 老姜皮(八分) 五加皮(一钱五分)

二三剂后再加白术、茯苓,消去大半,然后再用六君子汤,补其脾气,亦宜食淡,淡以渗利也。

当前显示第 4 页,共 12 页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