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裂孔疝
杨某,女,71岁。患糖尿病10余年,一直由赵师用中药调治,病情尚属稳定。近困胃脘部疼痛,经某医院钡餐拍片确诊为食道裂孔疝,服药不效,遂求治于师。1991年9月初诊,见其面色苍白,形肥体胖,上腹部持续性饱胀,疼痛时作,口干不欲饮,脉象沉软。舌淡苔白且润。脉证合参,辨为中阳不足,气虚下陷,治以益气补中、升阳举陷法。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15克,党参6克,白术10克,生熟地各20克,柴胡6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青陈皮各10克趣p枳壳6克,防风6克。
上方7剂,复诊胃脘胀痛已止,复行钡餐×线检查:胃内壁光滑,未见龛影,扩张良好。说明食道裂孔疝已消失,转方用益气和胃法调理而安。
【按】:食遭裂孔疝以胀痛为主,患者素患糖尿病,面白、形胖、短气、乏力,乃气虚中阳不足之象,虽病胀痛,然舌淡脉软,全无邪气之征,况其胃壁陷入食道裂孔为疝,亦因气虚陷之也。《内经》言“陷者升之”,此之谓也。故治以益气补中、升阳举陷法而能痛止疝痛消。中医辨证施治,贵在求本,不必见症治症。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陈某,男,34岁。素嗜烟酒,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年余,疼痛经常发作,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1992年7月求治于师。
诊其脉沉左弦右涩,舌红苔黄根厚,舌背脉络粗大紫黑。其证胃脘隐痛持续,刺痛时作,痛处不移,拒按,大便色黑,小溲黄赤。辨为痛久入络,血分瘀滞,用活血化瘀法治之。药用金铃子10克,延胡素10克,生蒲黄10克,赤芍10克,炒五灵脂10克,柴胡6克,香附10克,青陈皮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煎服,7剂。复诊,药后痛止纳增。嵌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疼痛未再发作,遂停药观察,并嘱其戒烟酒厦刺激性食物,以防复发。
【按】:胃脘疼痛数年不愈,刺痛不移、拒按、黑便、脉沉涩,据此脉证不难辨别其为瘀血之证。然赵师辨瘀,另有一法,即视其舌背脉络,若紫黑粗大者必为血分瘀滞无疑。治用金铃子散合失笑散,两方俱为化癖止痛之名方,合用则其效现宏,再加行气之品,离活血必先行气之意。配伍精当,故投之即效。
胁痛
神经性胁痛
阮某某,女,57岁暴怒之后,两胁气串作痛,心烦不寐。脉来弦急滑数,舌红且干,尖部起刺。怒伤肝,木郁化火,气分郁结,先用越鞠丸方法。
川芎6克,苍术3克,香附10克,枳壳10克,竹茹6克,川楝子10克,片姜黄6克,杏仁10克,元胡6克,炒山栀6克,三剂。
上方服后疼痛即止。遂停汤药,令服成药越鞠丸,并戒恼怒,以善其后。
【按】:暴怒伤肝,气郁化火,故投越鞠丸,以调气机为主,气郁解则火郁散。所加之药,用杏仁、枳壳疏理气机,川楝子、竹茹泄肝胃之热,片姜黄、元胡活血利气止痛。胁痛暴作,治标为急,故以汤剂治之,药后痛止,则以丸药消息善后。更戒之以和情志,为根本之计。
慢性肝炎
全某某,男,56岁
【初诊】
素嗜烟酒肥甘,体丰痰多,舌红苔腻垢厚,脉象弦滑有力,按之急数,大便不畅小便色黄。久患肝炎未愈,每于恼怒则胁痛必作。痰湿积滞互阻,少阳络脉失和。先以清化痰浊,少佐开郁止痛方法。
旋复花10克,郁金6克,杏仁10克,莱菔子10克,苏子梗各10克,白芥子6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1克,三剂
【二诊】
药后大便畅行,胁痛已止,脉仍弦滑,舌红苔垢,湿热积滞已久,非旦夕可以根除。若能戒绝烟酒,坚持素食,并运动锻炼,可保身体康复。
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郁金6克,片姜黄6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丹参10克,十剂。
【按】:形肥、痰多,脉滑而有力、苔垢厚,此四者定其为痰浊阻络,故尔胁痛。凡具此征者,可用五子涤痰汤,即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冬瓜子、皂角子。以此为基础方,加理气活血,疏风胜湿,消食导滞之品,治疗范围大大扩展,不独治胁痛而然也。
肺结棱
王某,女,54岁,
【初诊】
形体削瘦,面色褐浊,患肺结核有年。经常胁痛,按之稍缓,舌红且干苔白少津,脉象弦细小数。久病阴伤,络脉失养,养血和阴,以缓胁痛。
炙鳖甲12克,勾藤10克,木瓜10克,白芍10克,生牡蛎z0克,熟地黄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何首乌10克,乳香2克,七剂
【二诊】
药后胁痛稍缓,干咳少疲,咳时牵引胸胁作痛。舌千脉细,阴分久伤难复,仍用前法加减。
炙鳖甲10克。麦门冬10克,自芍10克,浙贝母1O克,川贝母6克,知母6克,木瓜10克,生牡蛎20克,熟地黄20克,丝瓜络10克,片姜黄10克,七剂
药后咳减痛止。
【按】:形瘦、脉细、舌红且干,为阴伤之象,张介宾有云,察形体之衰与不衰,知阴之伤与未伤。脉细主脏阴之亏,舌红且干为阴伤津乏之征,再结合素患结核,阴虚之体明矣,故用药专以养阴,兼以通络。二诊又增入麦门冬、浙1【1贝母,知母等清养肺阴,而收止咳定痛之效。
神经衰弱
孙某,女,21岁
【初诊】
左胁下隐隐作痛,病已半年有余痿}医院检查未有阳性发现。然心怀疑虑,夜不成寐,入睡则恶梦纷纭。素体薄弱,抑郁不乐有年,素有神经衰弱之苦。诊脉弦细且数,舌红且干,此木郁化火,日久灼伤心阴,络脉失养,养心阴以复其本。调郁结,以缓胁痛。若能宽怀自解,百日当可康复。
麦门冬10克,沙参10克,五睐子6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樟子10克,竹叶茹各6克,七剂
【二诊】
药后心情较为舒畅,睡眠改善,恶梦减少,自觉胁痛减轻。继用前方进退。
麦门冬10克,沙参10克,五味子6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柴胡6克,黄芩6克,白芍10克,夏枯草10克,七剂
【三诊】
眠安痛缓,前方去夏枯草,加丝瓜络,桑枝以定其痛。七剂
药后胁痛消失。
【按】:此病胁痛与其神经衰弱有关,长期睡眠欠佳,思虑过度,心情抑郁,木郁化火,灼伤心阴,故治疗以养心阴、解肝郁为主,用生脉饮合升降散,加柴胡、黄芩、川楝子、竹叶茹,首先改善其睡眠,眠安则情绪安定,故胁痛得以渐愈。
胆囊炎
李某,女,65岁
于1993年10月17日初诊
患右胁胀痛4年余,时轻时重,近半年来又增之发冷发热时作,“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曾服中药,西药等,疗效不佳。现右胁及右上腹部胀痛,痛及肩胛,饮食不佳,自觉恶寒发热,心烦急躁,梦多失眠,大便干结,数日未行小便黄少,舌红苔糙垢厚,质红且干,脉弦滑而数,体温37.2℃。此属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拟清泻胆热,疏调气机方法。
药用: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元胡6克,片姜黄6克,旋复花10克,香附10克,木香6克,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焦三仙各10克,7剂,水煎服,忌食辛辣油腻,宜清淡,每日早昨各走路锻炼1小时。
【二诊】
10月24日,服药之后,疼痛渐轻,发热未作,精神转佳,仍大便干结如球状。仍以前法佐以消食导滞方法。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旋复花10克,片姜黄6克,大黄2克,元明粉2克(冲服),炒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炒菜菔子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
【三诊】
10月31日,服药2剂,大便泻下,心情舒畅,疼痛消失,余证皆除,7剂服完,大便由日3~4次,转为每日一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改为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方法。
药用:当归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木瓜10克,竹茹6克,炒枳壳6克,柴胡6克,龙胆草2克,焦三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14剂。
【四诊】
服上方二周,无其他不适,改服为龙胆泻肝丸与加味逍遥丸效替服用。饮食当慎,防其复发。
【按】:引起胁痛的原因很多,胆囊炎致右胁痛较为常见。
本病案属于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所致,故用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其痛。以金铃子散与失笑散合方化裁,7剂药后,发热退,疼痛减轻,唯大便干结,又以前法进退,用前方合大承气汤,又服7剂疼痛消失,余症皆除。最后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方法咀巩固疗效。本症除用药要切合病机外,赵师非常强调饮食养调与走路锻炼,患者若能密切配合,则可收预期之效。
当前显示第 19 页,共 46 页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