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vince 0

目录

低血压

王某某,女,60岁

【初诊】

头痛经常发作,痛在巅顶,连及前额。常自购止痛片或止痛粉止痛,颇效。脉象沉细无力,舌自润质嫩胖,有齿痕,经查血压偏低。禀赋薄弱,清阳不升,宜升和清阳方法,用代茶饮。

川芎40克,白芷10克

水煎代茶饮,不拘时候。

上方服之痛止,可与止痛片媲美。

【按】:头为诸阳之会。若清阳不能上承,则浊阴必犯清窍,而为头痛,目涩之类。患者痛在巅顶,厥阴所过;连及前额,阳明之区,其常服西药止痛,实已成瘾。姑拟代茶饮,方便饮用,以代止痛西药,坚持服用,可望戒断成瘾之西药。此方针时本病而设,川芎入厥阴,达巅顶,止巅痛,白芷入阳明,达前额,升清阳。二药合用,止头痛之效大增。故饮之即效。若不愿煎煮,用沸水浸泡亦可。

高血压,动脉硬化

李某,男,64岁

【初诊】

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多年,经常头痛,左侧为重,两耳鸣响,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五心烦热。素嗜辛辣厚味,且喜饮酒。大便干结,舌红且干,脉弦细劲数。此肝经郁热上攻,络脉不通。宜用养血平肝和络方法,非常服不能成功。拟用代荼饮方法。

赤白芍各30克。水煎代茶,每目三次,每次200毫升。

患者用上方坚持饮用3个月,头痛基本消失,血压平稳。

【按】: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即使西药降压,也须长期服用,以维持疗效冲医能否有常服之方,各种中成药当然可以选用。然若能针对个体情况,拟出对症之方,选用精练之药,采服简便方法,药少而精,法简而易行,岂非患者之福音?赵师所常用的代茶饮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此方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属于阴虚阳亢血分瘀滞者疗效甚好。

所需者,持之以恒耳。

回肠淋巴滤泡增生症

刘某某,男,39岁

【初诊】

头痛且胀,经常发作,胸前背后皆痛,脘腹胀满,入夜为甚,大便干结,脉象沉弦,舌白苔腻,病已三年余,两年前经某医检查确诊为回肠淋巴滤泡增生症,多方求治,遍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现头痛每日必作。此湿热蕴郁不化,络脉痹阻,先用辛香开郁,苦泄折热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藁本6克,白芷6克,赤芍10克,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炒枳壳6克,青陈皮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3克,七剂

【二诊】

药后胸痛背痛皆缓,头痛如故,痛而且重,腹胀依然,脉仍弦滑,湿郁尚未全开,继用辛香通络方法。

佩兰10克,藿香10克(上二味皆后下),晚蚕沙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青陈皮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3克,七剂

【三诊】

腹胀渐减,胸背疼痛未作,头痛偏右,并增牙痛,舌白糙老根厚,大便干结,3日一行,脉象弦滑,按之有力且数,热郁未清,循阳明上攻作痛,宣化之中,佐以清泄方法。

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藁本10克,晚蚕沙10克,蔓剂子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大黄6克,瓜蒌30克,七剂

【四诊】

牙痛已止,头痛渐减,大便通畅,时感腹部隐痛。心烦急躁,脉象弦滑,舌红苔白,肝经郁热,横犯脾土,疏调木土方法。

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佩兰10克,藿香10克,藁本10克,白芷6克,晚蚕沙10克,蔓剂子10克,大黄6克,瓜萎30克,七剂

【五诊】

头痛大减,二便如常,脉象弦滑,舌红苔白根厚,仍用疏调三焦方法。

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蔓剂子10克,晚蚕沙10克,白芷6克,藁本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6克,瓜蒌30克,七剂

上方后头痛已止,后宗上方调理续服4周,头痛未再发作。

【按】:此证以头痛为主,兼有胸背作痛,根据舌脉征象,断为湿郁热伏,络脉痹阻,故药用辛香开郁。凡湿与热合,必先治湿,开其湿郁则热易外泄。案中始终用佩兰、藿香,欲其芳香化湿,诸多风药,以风能胜湿。凡湿胜者,当助风以平之也。况风药辛温上达,能升阳气于巅顶。所谓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也。三诊湿郁已开,热象显露,故增入白虎汤意,清泄阳明。终以疏调三焦,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三焦畅则气机升降如序,湿热不存,故病愈。

心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张某某,男性,43岁,建筑公司水泥工。1973年8月22日初诊,自1972年6月开始,反复发作头晕、憋气、心悸、心前区不舒及停跳现象,平时心率蛐~50次/分。上述症状发作时心率35~40次/分。,伴有停跳5~8次/分。自1973年5月起发作频繁,每次发病持续2~3小时。经某某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住院两个月。经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706代血浆等各种西药治疗,效果不好。每星期仍发作1~2次,表现为头晕、憋气及停跳现象,心率每分钟不足40次。最后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动员患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考虑安装起搏器后,对今后劳动不方便,故不同意安装,前来门诊要求中医治疗。

【初诊】

当时表现,阵阵心慌,胸闷憋气,心烦,夜寐多梦。舌红体瘦,脉象沉迟,按之弦细且滑。检查:血压120/80毫米汞柱,心率46次/分,发育正常,呼吸平稳,颈静脉无怒张,两肺(一),心界不大,心律整,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水肿。

中医辨证:从脉象沉迟、心慌气憋来看,似属心虚气弱,肝肾两亏。细诊两手寸关,沉取略弦且精。夫沉则主里,迟司脏病,精脉为痰,弦乃郁象}舌瘦尖红,心烦梦多,全是肝肾阴虚,虚热上扰,心阴不足为本,阴损及阳,心阳又虚是标。治疗必须养其心阴,助其心阳,滋补肝肾,泄其虚热,调理阴阳,平衡升降。

北沙参30克,麦门冬、枸杞子各15克,淡附片(先煎透)、菟丝子各12克,熟地黄18克,桂枝、仙茅、仙灵脾、党参各9克,金樱子10克。

服中药时,停用一切西药。进药6剂詹,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胸闷憋气未发作,心脏无停跳现象,心率50次/分。

【二诊】

由某某医生应诊,认为病属心阳不足,改用辛温,壮阳、益气药物,用淡附片30克,黄芪24克,桂枝15克,麻黄6克,细辛6克……等。因方中升药过多,缺少育阴药,又无调整升降药物,故进药后,患者又出现胸闷憋气及心脏停跳现象,心率降至40次/分。

【三诊】

仍按初诊方,再加白芍15克,连服10剂,症状好转,未发生心慌憋气及头晕现象,心率上升到50~60次/分。继而连续服药30剂,病情稳定,无不适症状发生,心率维持在60分左右/分。

在1973年11月份患者出现较明显的心烦、多梦症状。小便色黄,脉象弦滑,舌红苔薄黄腻。认为证属阴分不足,虚热上扰,湿热积滞互阻不化,气机失调,升降失和,故心烦梦多,小溲色黄。改用滋肾水以制虚火,补下元少佐泄热。

沙参24克,党参、麦冬、天冬、金樱子、仙灵脾、仙茅、柴胡、黄芩、焦三仙各9克,生地黄12克,白芍15克,芡实、桑寄生各18克。

服上药1月余,病情稳定,未发生胸闷及头晕、心脏停跳等现象,心率维持在60次左右/分。继用前法调理3个月,停药1个月,病情稳定,未再反复,遂出院恢复工作。

【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难治病,严重者必须安装人工起搏器。此例患者因为主观上不同意安装起搏器,改用中医中药治疗,给中医治疗出了一个难题。该病在中医看来,除了他的自觉症状心悸、胸闷、头晕等表现外,主要是脉象迟缓,甚至出现停跳现象。但脉迟不等于是完全阳虚,根据其舌瘦尖红,心烦梦多来看,是阴分不足,兼有郁热,故用调整阴阳,平衡升降的方法,从阴中求阳,张介宾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究。”故用熟地黄、沙参、麦门冬、枸杞子、菟丝子滋阴填精,配以桂附、仙茅、仙灵脾壮阳益命门之火,深得阴阳互根之妙。故服后即效,心率增加。

二诊由其他医生应诊,以脉迟为阳虚,改用单纯朴阳的方法,希求速效,反致心率下降,诸症再现。故三诊在初诊方上重加白芍,以救劫伤之阴,则又趋好转。当出现湿热积滞之象时即加入琉调泄热之品。总之,据证分析,随证用药,不拘于成见,不一味地以脉迟为阳虚,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

当前显示第 25 页,共 46 页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