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
王某,女,40岁
于1985年7月5日初诊
月经紊乱已年余,周期在20~70天不等,经期延长,量时多时步。10天前月经来潮,势如泉涌,用止血药以及云南白药、人参归脾丸治疗无效。刻下面色眦白,动则心慌气短,同时伴有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口渴咽干,步腹作痛,下血不止,有血块,舌红起刺,苔黄且干,脉弦滑细数,血色素4,5g/dl。证属素体阳盛,伏热于里,扰动血海,迫血妄行。治拟宣畅三焦气机,清泻血分郁热。
方药:荆芥炭10克小蓟10克,蝉表6克,僖蚕10克,片姜黄6克,川楝子6克,炒槐花10克,苎麻根10克,茅芦根各10克,太黄I克。
服药2剂,血量明显减少,4剂血止,改用养血育阴,活血凉血方法。
药用:蝉衣6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丹参10克,早莲草10克,赤芍10克,女贞于10克,炒枳壳6克,生地10克,僵蚕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1克。
服药2周,饮食二便正常,睡眠转佳,血色素12g/dl.月经适来,量色正常。又以前法进退,观察治疗2个月,追访半年,月经一直正常。
【按】: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其治当有虚实主次之分。患者面色皓白,动则心慌气短,血色素只有4.5g/dl。此乃血虚之征;而又有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口渴咽干等症,应为血分郁热之象。血虚当补,血热当清,应以何为主?老师治病非常强调详诊细参,脉、舌、色、症综合分析,并以舌与脉更为见长,常谓:“虚实之辨,馓细在舌脉”。此患者舌红起刺,脉滑弦细数,足以说明下血不止的根本原因是血分郁热,气机不畅所为。因此先用清泻血分郁热、宣畅三焦气机之法,服药2剂,血量减少,4剂血止,再改用养血育阴,凉血活血治其本而疗效满意。但值得注意的是饮食当慎,如辛辣油腻之品当忌之;另外慎用温燥走窜之品,以防耗血伤血。
闭经
袁某,女,20岁,1993年4月5日
【初诊】:
11岁初潮,月经一直正常,自15岁开始月经延期,逐渐发展到1年2~3次。曾用人二周期疗法以及中药治疗,效果不佳。特转诊赵老,现症面色暗浊,体质较胖,体倦乏力,精神抑郁,两胁胀痛,月经4月未至,舌红且暗,脉沉涩。证属血分郁滞,气机不畅,冲任冲受阻。治拟调冲任、化湿滞、理气机,以行其经。
方药:柴胡6克,川楝子6克,防风6克,蝉衣6克,片姜黄6克,赤芍10克,牛膝10克,香附10克,旋复花10克(包煎),丝瓜络10克,大黄0.5克。
服药3剂月经至,量多有血块,余症减轻,心情舒畅,又服5剂,月经止。更以养血为务,继续调治。第二个月35天月经来潮,3个月后月经逐渐正常,体胖亦减。
【按】:闭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本病案,月经紊乱已4~5年,每年有时1~2次,有时2~3次,用人工周期治疗时月经即来潮,药停月经随止。曾求几位中医大夫诊治,疗效均不理想,经友人介绍,转诊赵老。赵师辨证为气血郁滞,冲任受阻,气机不畅,用调冲任,化湿滞,理气机方法,用药3剂月经至,后又调治3个月,月经正常。
头汗
更年期综合征
乔某某,女,47岁
【初诊】
形肥面红,动即汗出,头汗为甚,头发尽湿,脉象濡滑且数,舌红苔干,心烦易怒口干,神疲乏力,夜寐纷纭。肝经郁热,上迫为汗。先议清泄肝胆方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檩子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七付
【二诊】
汗出渐减,心烦已止,夜寐亦安。脉仍濡数,舌红苔白。继用前法进退。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蝉衣6克,赤白芍各1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6克,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七付
【三诊】
头汗已止,食眠俱安,二便如常。唯感乏力。脉象濡软,舌白苔润。仍用前法加减。
黄芪10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6克,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茅芦根各10克,蝉衣6克。七付
药后诸证悉平。
【按】:汗出头部为甚,热盛居多。以火性炎上散也。阳明热,口谒喜饮}心火盛,舌红尖刺,心烦溲赤;肝郁热,急躁易怒,夜寐梦多。本倒即属后者,故用清泄肝胆方法,用柴胡、黄芩、川楝子泄肝热,合升降散疏调肝郁,并用浮小麦、生牡蛎养心敛汗。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必伤心气,故以浮小麦、生牡蛎,养而敛之,此二味为收汗之神剂,可加入对症方中治自汗、盗汗如神。若气分不足,重用黄芪益气固表,气阴两虚,可合用生脉饮、沙参、麦冬、五味子,若汗出不止者用麻黄根。阳明蕴热,用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等。治汗之法不外如此。
少年白发
沈某,男,15岁
【初诊】
中考之后,前顶突生白发,为数不少。经养血滋肾治疗未能见效。白发有增无减。心中急躁,夜寐不安,皮肤刺痒。脉象弦数,舌红步苔,热在血分,清之为宜。
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竟,茜草10克,生地黄10克,首乌藤10克,大黄1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睡眠已安,夜梦显著减少。皮肤仍觉刺痒,再以清热凉血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紫草10克,地丁草10克,蒲公英10克,生地榆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2克。七付
【三诊】
搔痒渐止。舌红脉数,仍用凉血方法。
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小蓟10克,茅芦根各10克,紫草10克,赤芍10克,首乌藤10克,大黄1克,七付。
【四诊】
眠安心静,白发有减少趋势,再以前法进退。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1克。
患者依上方续服月余,白发渐次减少而愈。
【按】:少年早发白发不可以血虚论治,多数系血分伏热较重,当治以清热凉血方法。本例病发于中考之后,为备考连续熬夜,情绪高度紧张,肝热化火,灼伤血分,而致自发骤生。故治以清热凉血,肝热清则寐安,寐安则血自复。若用补血补肾方法,恐其肝热愈甚,自发愈多矣。昔贤张从正主张用刺血疗法治疗少年白发,其有高人之见。刺血放血正是泄血分郁热之捷径。今用药内服,亦不离凉血清热之意。四诊方中又用荆芥炭、防风、白芷等风药,意在升发清阳,并引药上达,为用药精妙之处。
脱发
脂溢性皮炎
陶某某,女,27岁初诊近半年来,头发明显变细,每日脱发甚多,搔之即落,前头部头发明显稀疏。头皮屑多,搔痒,以白纸拭之,油透纸亮。诊脉弦细数,舌红苔白。心烦梦多。血分郁热,先用清法。
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炒槐花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茅芦根各10克,七付
【二诊】
夜梦减少,余症如前矬用前法,食忌辛辣厦油腻。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小蓟10克,茅芦根各10克,七付
【三诊】
头皮搔痒减轻,皮屑减少。头发脱落较前为少。建议每晚10点以前入睡,避免熬夜,晨起运动锻炼,为治本之法,前法进退。
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小蓟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1克,七付
患者依上方续服1个月,脱发逐渐减少,新发生长明显,余证皆除而愈。
【按】:脂溢性脱发较为难治。大法从血热论治,用凉血化瘀方法。患者须有耐心,并在生活上密切配合,主要是清淡饮食少食油腻肥甘之品,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分的睡眠,不熬夜。并注意增加运动锻炼。保持愉快的心情。如能认真实施,再配合适当的中药内服,是可以收到治疗效果的。
当前显示第 44 页,共 46 页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