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禁让人疑惑:“反手摸肚脐”真的是检验身材好坏的标准吗?有专家指出,反手摸肚脐主要考验的是柔韧性和腰围,能否反手摸到肚脐,与一个人的臂长、手臂关节扭曲度,特别是手臂及背部肌肉的柔韧性有关,肌肉少的瘦子更容易达成反手摸到肚脐。而臂长不够、柔韧性不够的人强行做这个动作,则易引起关节脱臼及腰部扭伤。
可见,能否反手摸肚脐与身材好坏并无明显的关联。与其有这闲工夫,还不如来聊聊如何呵护怕凉且脆弱的肚脐吧。
肚脐是宝宝和妈妈最初建立联系的纽带
肚脐,中医称之为“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因此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之说。作为人体胚胎期器官的一部分,当胎儿在母体子宫中生长发育时,脐带是胎儿供血、供氧,以及营养成分、代谢废物输送的唯一通路,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而当脐带被剪断后,宝宝便宣告独立。肚脐就成了一个与外界相通的门户,是内脏与外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在暴露状态下很容易遭到风邪、寒邪入侵,引发一些疾病。因此,对于怕冷且脆弱的肚脐,古时的预防办法是穿上肚兜,这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着墨颇多的地方。而我们在夏日纳凉或吹空调入睡时,肚脐也得有衣被覆盖。
一般来说,在宝宝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脐带一般在出生后1~2周会脱落。宝宝脐带脱落后形成的肚脐眼最初是凸出来的,这是因为儿童的腹壁比较薄,体内器官在发育成熟之前压迫腹壁,从而使得肚脐受压迫而外凸,这属于正常情况。
肚脐的形状与健康紧密关联
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发现,从肚脐的形状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健康。
如肚脐偏左,提示可能是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特别是炎炎夏日,人体水分过分流失,容易导致肠道干燥而致便秘。同时天气热导致食欲下降,造成肠内食物过少,不足以刺激大脑排便中枢引起排便反射。因此,夏天应该多喝白开水,保持人体必需的水分,使大便不至于过分干燥。多食少餐是夏季用餐的最佳方法,既避免了食欲下降的问题,也能保证肠内的食物容量,促进排便。
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夏天喝冰镇啤酒容易导致血凝滞不通,这是引发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因此,夏季应尽量少饮啤酒,尤其是冰镇的。
另外,肚脐凸出提示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而肚脐凹陷则意味着可能有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
脐疗虽好得有专业医师指导
脐疗是什么?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疗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晋代葛洪《肘后方》则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此后,脐疗历经各朝代的发展,直至晚清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医外治宗师、清代吴师机所著的《理瀹骈文》,更是对脐疗作了系统地阐述。
现代医学认为,脐部表皮角质层薄弱,屏障功能弱,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与胸、腹静脉相连通,并有动脉分支,药物易透过而吸收入血,从而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快速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特别对体质较弱、失眠多梦、寒性胃痛、腹泻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微热的气流从脐部扩散到整个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使人精神身体都有无比的轻松和舒适。
脐疗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比较常见的是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脐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产生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其他比较常用的还有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等。
但对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体质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同时,脐疗需要局部加热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总的来说,脐疗虽好,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宜的,最好找专门的医师咨询及现场指导。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杜常浩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