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鼻咽癌与淋巴腺癌
感冒时的鼻涕、痰、鼻咽癌、淋巴腺癌、肺癌、尿毒症………事实上都只是同一种疾病,皆因消炎降火气伤心、肾、内脏,致感冒的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被引入不同经络,而产生不同症状的经络病变而已。
(一)鼻咽癌与淋巴腺癌的病因
感冒:鼻涕、痰是水气、痰湿凝结于鼻腔、喉咙,水气凝结在太阳、阳明经络。
鼻咽癌、淋巴腺癌:水气(鼻涕)、痰湿凝结于少阳经,为耳下、淋巴、鼻咽之痰湿、瘀血结核。
肺癌:水气、痰湿、瘀血凝积于少阴经(心、肾)、太阴经络而成肺积水,横膈积水。
尿毒症:水气、痰湿凝积于心下(即胃口)少阴经心、肾、太阴经脾、肺而成水肿。
鼻子、皮肤是我们身体呼吸空气进出的道路,空气蕴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冬天我们可以看到热热的水蒸气从鼻子呼吸进出,五脏调理五气不适,致水蒸气凝结在鼻子是为鼻涕,凝结在喉咙是为痰。
喉咙痛、鼻涕、痰并非鼻子的发炎,须分清风暑寒湿燥火以调治,则能获得健康痊愈。
今日一般的医疗不分风暑寒湿燥火,一概以鼻子的发炎、喉咙的发炎——急性的发炎、慢性的发炎而作消炎的治疗,其结果呢?
心属火,肺属金(金如锅子),心火衰弱,无力将肺金(锅子内)之水气蒸发成水蒸气从鼻子排出,致鼻子的鼻涕、喉咙的痰,被消炎而从太阳经络转移到少阳经(胆)而凝结。
我们用力擤鼻涕时,可以感觉到鼻子可以通到耳朵,在鼻子、喉咙被消炎到此路不通时,鼻涕、痰就会移往耳下集结,故耳下、颈部的结核乃鼻涕,痰从太阳的经络移往少阳经络,鼻子因消炎过度致血管破裂而流血——心虚不能摄血,鼻子流血又被止血,致瘀血与痰湿、风寒在鼻咽中蓄结,无法排出而在鼻咽中腐败,致发出恶臭。
今日之鼻咽癌、淋巴腺癌,乃因心火衰弱,导致湿痰(包括风暑寒湿燥火)、死血入少阳经而已,即心脏衰弱,心(火)无力将肺(金)中之水份加热成水蒸汽排出,或凝成痰或鼻涕,而随经络蓄结于耳下之水分即是鼻咽癌、淋巴腺癌。
(二)鼻咽癌、淋巴腺癌的治疗
了解鼻咽癌、淋巴腺癌即感冒之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被饮食或治疗用消炎药将风寒鼻涕或痰引入少阳经络耳下。
治疗鼻咽癌、淋巴腺癌主要在诊断,要认清其结核、硬块是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为属何者?就像感冒是伤风、伤寒,还是伤暑湿热与瘀血结核之判断。
结核、硬块(肿瘤)若仍发烧、恶寒则仍属表证,与感冒同治,袪风、散寒即可痊愈。
若消炎过头,发烧、恶寒已过,硬块、结核不散,即须以温散或补散(攻)兼施,则未有不能痊愈者。
致命的伤害:在被电疗或放射线之治疗,放射线的治疗就像冰块之被太阳热蒸发而消失,但人体的肿块被放射治疗之后,受照射的部位皮伤肉焦,气血疏通困难,造成身体更大的伤害,比肿瘤所造成的危害尤有过之而无不及,且补养恢复体力更加困难十倍。
昔日许多脖子上肿瘤大如碗公,几年、几十年还是好好的活着,只因昔日没有化疗、没有手术、没有放射线治疗,故能存活几十年。
今日大众迷惑于癌细胞,及科学的切片检查,耳下、腮腺有黄豆大、棋子大的结核、硬块,只因对癌细胞的害怕而做放射线治疗、化疗或手术等医疗,置自己健康于刀俎之上,结果不到两、三个月、半年就蒙主宠召,或驾返西天了。
伤寒论仲景曰:又有伤寒发热无汗,因致者,此热随散,谓之红汗,不可即止,亦不可太多,即止热不能解,太多又能虚人,即止者还宜清凉解表,太多者,又宜滋补气血,医者随证加减,不可执一而治……。
鼻咽癌、淋巴腺癌之末期头痛者,皆为身体太虚,且瘀血与风寒(风暑寒湿燥火)蓄结,经络不通所造成,治疗只要温补心、肾(少阴经),以补肾壮阳,阳复则心脏(火)能将肺(金)加热,使肺能将水气蒸发成水蒸气或由痰、鼻涕从鼻子排出,或咳痰而出,则鼻咽癌、淋巴腺癌的结核、硬块肿瘤亦随之消失而痊愈,末期的癌症疼痛亦消失,虽被化疗或放射线治疗过的病患,亦有痊愈者不在少数。
五、口腔癌、喉癌、食道癌
内经云:“舌乃心之苖”,此以窍言也。部份言之,五脏皆有所属。以症言之,五脏皆有所主。如:
1、中气虚热——口舌肿痛,或状如无皮,或发热作渴。
2、阴血虚热——眼如烟触,体倦少食,或午后热甚。
3、中气不足——口舌生疮,脉洪疾速,而见虚脉。
4、肾经虚火——咽痛、舌疮口干、足热、日晡益甚。
5、命门(两肾之间)火衰——四肢逆冷,恶寒饮食,或痰甚眼赤。
6、肠胃实火——发热作渴,饮冷便秘。
7、脾经虚热——发热恶寒,口干喜汤,食少体倦。
8、脾经湿热——舌本作强,腮颊肿痛。
9、上焦(胸横膈以上)有热——痰甚作渴,口舌肿痛。
10、脾经火动伤血因思虑过度——口舌生疮、咽喉不利。
11、肝经火动血伤因恚怒过度——寒热口苦而舌肿痛。
病因多端,当临时制宜。
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风寒暑湿燥火之气,气血痰热,邪气有干于心、肺,病在上脘,随证治疗,邪气散则天籁鸣矣!
惟肾虚,不能纳诸气以归元,故气奔而上升,肾虚不语,即丹田无力致声音痧哑,当补肾则声音恢复而喉癌痊愈。
今日耳鼻喉科治口腔疾病皆以消炎为主,炎即火,火为心,消炎消不下去,致束手无策而动手术。
口腔糜烂、溃疡、轻易出血、疼痛、硬块或肥厚、白色斑点、咽喉炎、出血、咀嚼及下咽困难,奇证百出,皆因不能以前述证状而辨证论治所造成之后果,却对病患作切片检查,见显微镜观察为恶性,或藏有癌的异常细胞来欺骗病患,再作谋财害命的手术、化疗或放射线疗法,以置病患于万劫不复的境地,甚至有在切除肿瘤后,将颈部的淋巴结及口腔内的淋巴腺等做彻底清除干净的手术。
若能依前述十一项的诊断,对症下药则根本就没有口腔癌、喉癌、食道癌之疾病,更没有癌细胞的发生。
喉癌属肺之气寒或热,食道癌多为食饮寒冷、酒积,是为风寒痰饮蔽塞咽喉,致食不能入,久则为风寒与瘀血的凝聚而吞咽困难,辨证而治,痊愈不难,电疗、化疗、手术………误人性命多矣!
六、脑肿疡、脑癌与脑病的治疗三例
多少少女在十三、四岁月经开始来潮时会头晕、头痛、呕吐,被断层扫瞄检查为脑肿瘤,而被动脑肿瘤手术的呢?事实上,都是月经正要来时,被抗生素消炎伤心肾,治疗只要补心、肾,调月经,待月经正常,头痛、脑癌、脑肿瘤即消失而痊愈。
范姓女生,从十四岁始头痛至十七岁,求医治疗不曾间断,最后二个月,头痛发作时之证状为头痛、呕吐、眼睛看不见,甚至昏迷不醒人事,住某教学医院,断层扫瞄检查为脑肿瘤,欲动手术治疗,但家属打听到脑肿瘤手术的许多病患,无论老少,很少活过两年的纪录而拒绝手术,经人介绍至笔者诊所。
内经云:“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李杲曰:“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者,足寒而气逆也,盖此二经虽不至头,然痰与气逆壅塞于膈中,此头上气不得畅降而为痛也。”经曰:“太阴头痛如戴帽,少阴头痛如摇船”
笔者把脉诊断,范女为肾亏,下元虚损,因感冒被消炎而伤少阴(心、肾),肾气虚不能通于心,心气不能降于肾,水火不能即济,即下虚上盛,下半身不能与上半身平衡造成头晕、头痛,过去的检查、诊断、治疗始终以头晕、头痛的治疗为标的,且以止痛为病患解除暂时的疼痛为手段。
笔者初以补太阴用归脾汤加柴胡、半夏、砂仁、藁本服后饮食能进,呕吐消失,头痛减轻。再以十四味建中汤加远志、枣仁、藁本、杜仲而头痛全消。最后以归脾汤配肾气丸,治疗月余痊愈,痊愈后并嘱咐其以后感冒时,不可再用抗生素消炎,以免伤心肾,致病再发,至今五年余,不再有头痛发作之疾病,且一切健康正常。
姚女士,五十二岁,头痛近十年,经检查为恶性脑瘤,已扩散、蔓延,已无法动手术,只有打吗啡止痛(教学医院处方),证状为头痛、呕吐、眼睛看不见,经笔者诊断为过去打胎消炎伤心脏,身体虚又长期感冒致心肾皆虚,致恶露瘀血入心,因停经心脏无力将恶露排尽,致瘀血随循环入脑,造成头痛(脑瘤),经曰:“太阴头痛如戴帽,少阴头痛如摇船”。
初诊因入口即吐,不能进食,以小青龙汤加参苓白朮散服食后呕吐止住,稍能食(一星期的药量)。
次诊以归脾汤加生化汤、半夏、柴胡、呕吐止而能食,且头痛略减至能忍受(一星期的药量),停用吗啡。
三诊以归脾汤加川七、杜仲、桃仁、红花、元胡、天麻,病患已会开口说话与笑(一星期的药量),自称有两天出鼻血,拉出两条长长的血块,见了很害怕,笔者告诉她,那就是癌细胞,不排掉要留在身体干什么?
四诊用十四味建中汤加枣仁、远志、桃仁、红花、元胡、天麻、藁本、杜仲与三诊药间隔服用(二星期药量),病患行动自如,可以自己饮食与上厕所,眼睛视觉亦恢复。
后以补养之剂调理,前后三个半月而痊愈。
黎先生,四十六岁,车祸左头部受伤,送△教学医院时,仍会讲话,只是看人一个变两个,医生称须在廿四小时之内动脑手术,并对家属称手术成功率为百分之五十,家属因手术成功率不到一半而拒绝手术,因不接受手术而在三天后被赶出该医院,换往一亲戚开设之小医院。
两星期后呈半昏迷状态,经朋友介绍找笔者诊断,X光照片,脑壳只有微裂,不甚严重,左半边脸肿全部青黑撞击所伤。
笔者把脉见心、肾脉虚浮而大,肝脉实弦大。虽脑中有瘀血,实际问题却是因打点滴与消炎药造成心肾虚,致心脏无力将脑中瘀血排出,故以归脾汤加川七、桃仁、红花、元胡、藁本、蔓荆子、生地为处方,强心化瘀血,三天后已能讲话,声音虽小,但已可以用语言沟通。
二诊时仍用前方三服加龙胆草,已能起床。
三诊时称腰很痛,用归脾汤加杜仲、别甲、旧地、肉桂、附子,已能自己下床。
前后两个半月的治疗而痊愈,即出门做生意。
中医学上,很少提到脑的疾病,并不是不注重脑部的医学,实际上脑的疾病,都可以用加强内脏发挥其功能作用,而将疾病治疗痊愈,不管是脑的肿瘤、瘀血,用中医的经络病变,诊断、治疗都能达到令人很满意的疗效,而不须做脑的手术。
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狗蒙招尤(头晕目昏眩摇)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下虚上实:下虚即肾虚,上实即上有风邪、瘀血实证。
下实上虚:风邪水湿实于下焦,而经气不能上通,正气虚于上,致昏冒掉摇。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注:地气之所生:地为阴、藏为阴,即藏气所生之功能表现。
象于地:即地气所表现的功能表象。
奇恒之府:奇为奇妙功能,恒为藏自生到死都是永恒如此。即人到死五脏的奇妙功能之永远作用皆如此,不受外因而变也。
天气之所生:天为阳,腑为阳,即腑气所生作用。
传化之府:与奇恒之府相对,即藏吸收能源,表现功能后,产生废物排泄的器官。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