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达摩洗髓易筋经》

vince 0

第十一章 定身图说

凡行动至此图时,水火既济,坎补离填,采炼功毕,最宜久坐。运几多时,定亦几多时,大约运一下钟,定亦一下钟,运一枝香,定亦一枝香,作此势坐时,运未到者,补运之定,有移者,随止之,久久浑噩,大极一团,默念、存想、呼吸、俱化精气神,三宝觉入,即色即空,不见实见境界,斯能养婴入定,归原出神,运定全功。

按定身图八势,是涵养性灵,全收前坐立行止,升降抑扬,屈伸宛转,运定之效,万不可轻易行之,行功至此,须屏绝念虑,洗涤心胸,耳不闻,目不见,心无所思,无一挂碍。惟知以所运之气,归蓄三焦,旋转黄庭,意之所至,气之所至,采药炼丹,养婴入定,全赖于此。返本还原,成真证果,实基于此,此时不能调息定位,一志凝神,则心必走着,气难内积,将见前之运动,皆成外壮,岂不惜哉,然亦不可十分着意,贵无妄无助,不粘不脱,亦离亦合,妙极趣极,心经所谓,色不意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者,即此境界也。学道之人,平时细心体之,临时一心向之,过时又回心审之,日久功深,不特易筋换骨,即伐毛洗髓,亦无难亦。

1.定气和神势。此势与坐身图中握固思神势同,但气穴要使之微闭,则气始定。

神光要使之内敛,则神始和,一呼一吸,吸降呼升,三呼三吸,缓作下势。

定气和神势图(图缺)

2.旋转日月势。此势立身盘脚俱与前同,拳掌安放亦无异。将气海坐下,使气穴微闭,两眼左转二十一轮,呼吸二十一口,吞津三度,右转二十一轮,呼吸二十一口,吞津三度,再作下势。

旋转日月势图(图缺)

3.倒涌清泉势。此势双叠两脚,竖起脊梁,高驾鹊桥,合眼平视,拳掌安放两脚交叉处,吸下呼上,呼吸三口,导引黄河,逆流冲动督任,倒涌天梯,醍醐灌顶,水帘不绝,再作下势。

倒涌清泉势图(图缺)

4.返观内照势。此势盘脚立身,拳掌安放悉如前法,呼吸之间,吸则眼观鼻,鼻观心,心观肾,呼则冲督任,上天梯,翻泥丸,不可失意,亦不可十分着意,太急难到,太缓必滞,不疾不徐,呼吸三口,自能内观脏腑。

返观内照势图(图缺)

5.龙行虎奔势。此势紧闭牙关,高驾鹊桥,气海坐下,缓缓呼吸二十一次,每七次吞津三口,使龙行虎奔,三三九口毕,换作下势。

龙行虎奔势图(图缺)

6.汲精补髓势。此势两脚舒伸。两掌盖膝,吸降呼升,呼吸三口,使所运津液之精气血之精,上补神髓,打开性灵。

汲精补髓势图(图缺)

7.返本还原势。此势曲肱将两脚收回,两脚掌合抵,两手伸膀直肱合掌交叉,紧抱两脚十指,坐下气海,缓缓呼吸七口,吞津三度,使胎婴团结,返本还原。

返本还原势图(图缺)

8.养婴归原入定出神势。此势坐法与定身第一图同,但呼吸至此,愈隐愈微,不惟无声,并若无气,浑浑噩噩,杳杳冥冥,一尘不染,万象皆空,胎婴所在,活活泼泼,有我无我,出入悉定,万化之源,太初之本。

养婴归原入定出神势图(图缺)

偈曰∶行功至斯,无生无死,定而不定,出入由己,观自在相,神婴脱体,洗髓功深,天灵盖启,混沌一元与天地匹,浑化无边,究竟得止,圆觉功夫,权舆在此。

第十二章 卧身图说

卧身图帮助∶凡作睡功,不必拘定,头顶北,面朝西,一脚屈,一脚伸,曲肱作枕,诸法总须鞠躬屈膝,紧闭牙关,高驾鹊桥,合眼收光,返观内照,一志凝神,调息定气,吸降呼升,万缘屏除,一心皈命,混混沌沌,无梦无惊,方可使河车运动,督任交通,坎离既济,阴阳相生,当亥子丑寅四时,最宜安息,升降清浊,使心肾交关,百脉朝会,此四时不睡,水谷之精,不能化津升腾天顶,贯注周身,虽酣终日,卧亦奚益焉,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日月往来,阴阳交构正在此四时。修炼家千万不可失此机会,此小周天也。至于睡法图有十式,随择一图睡之,俱可旋转车轮,切忌如尸仰卧,伏地覆卧。

又佛传睡功有扪脐摸腹,挣搓睾丸,揉擦下体诸法,宜于初睡醒时行之,欲睡时只宜作卧身图式,千万不可运动脐腹、睾丸、下体等处,恐功未到睡后走丹。

1.左伏身侧卧势。此图头向左卧,左脚屈右脚伸,左手抱肩,右手按席上,侧身伏卧床。

左伏身侧卧势图(图缺)

2.右伏身侧卧势。此图头向右卧,右脚屈左脚伸,右手抱肩,左手覆按席上,侧身伏席卧。

右伏身侧卧势图(图缺)

3.左坦腹侧卧势。此图头向左卧,左脚伸右脚屈立,左手仰放席上,右手覆按右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左坦腹侧卧势图(图缺)

4.右坦腹侧卧势。此图头向右卧,右脚伸左脚屈立,右手仰放席上,左手覆按左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右坦腹侧卧势图(图缺)

5.左屈膝侧卧势。此图头向左卧,左脚屈放席上,右脚屈立,左手仰放席上,右手覆按右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左屈膝侧卧势图(图缺)

6.右屈膝侧卧势。此图头向右卧,右脚屈放席上,左脚屈立,右手仰放席上,左作覆按左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右屈膝侧卧势图(图缺)

7.左如弓侧卧势。此图头向左卧,左脚屈放席上,右脚仍屈如左脚叠放左脚上,阳物肾囊用手兜出,使两胯不相挨,左手抱肩,右手覆按上,如弓侧卧。

左如弓侧卧势图(图缺)

8.右如弓侧卧势。此图头向右卧,右脚屈放席上,左脚仍屈如右腿,叠放右脚上,阳物肾囊用手兜出,不使两胯相挨、右手抱肩,左手覆按席上,如弓侧卧。

右如弓侧卧势图(图缺)

9.左坦腹仰卧势。此图头微向左而坦腹仰卧,以左脚交右脚上,两手握拳安放两股,虽仰,微侧向右,身左,气不舒时,宜睡此势,平时少用。

左坦腹仰卧势图(图缺)

10.右坦腹仰卧势。此图头微向右而坦腹仰身卧,以右脚交左脚上,两手握拳按放两股,虽仰,微侧向左,身右,气不舒时,宜睡此势,平时少用。

右坦腹仰卧势图(图缺)

行功帮助∶凡睡,衣宜解,带宜松,床求平坦,被无覆头,枕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以头居肩中为度,手不可抱头,亦不可放骨缝处,以阻气道,两胯宜微开,使肾囊阳物不压,斯为合法。

第十三章 韦驮劲十二势图说

1.韦驮献杵第一势。

韦驮献杵第一势图(图缺)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2.韦驮献杵第二势。

韦驮献杵第二势图(图缺)

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3.韦驮献杵第三势。

韦驮献杵第三势图(图缺)

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 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 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4.摘星换斗势。

摘星换斗势图(图缺)

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5.倒拽九牛尾势。

倒拽九牛尾势图(图缺)

两 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6.出爪亮翅势。

出爪亮翅势图(图缺)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

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7.七鬼拔马刀势。

七鬼拔马刀势图(图缺)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8.三盘落地势。

三盘落地势图(图缺)

上 坚撑舌,张眸意注牙;

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 ;

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

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9.青龙探爪势。

青龙探爪势图(图缺)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

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

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10.卧虎扑食势。

卧虎扑食势图(图缺)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 相更。

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11.打躬势。

打躬势图(图缺)

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啮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 ,力在肘双弯。

12.掉尾势。

掉尾势图(图缺)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

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 ;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王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