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芒硝汤
治阳明病潮热,大便溏,小便利,胸胁满而不去。先服小柴胡一剂乃进。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 炙草 人参 生姜(各一两) 半夏(二十铢) 大枣(四枚) 芒硝(二两) 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服。 小柴胡汤和解供,(少阳为半表半里,汗、吐、下皆在所禁,法当和解,此方主之。)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与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此和解少阳之主方。柴胡升阳达表,黄芩退热和阴,半夏和胃而通阴阳,参、甘、姜、枣补中气,调营卫,经言“交阴阳者,必和其中”是也。)往来寒热(太阳之寒热,寒时亦热,热时亦寒;少阳之寒热,寒已而热,热已而寒,故曰“往来”;若阳明则但热不寒,以此为别。)胸胁满,(少阳行身之侧,故胸胁苦满。)喜呕心烦(木火上逆,故烦而呕;呕则木火两舒,故喜之也。)或眩聋,(少阳清气不升,故目眩耳聋。)或咳或悸或腹痛,(木邪干肺则咳,犯心则悸,侮脾则腹痛,可见少阳有病,三焦皆不得宁。盖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罅,皆能随其虚而见之,故有或然之证。)咽干口苦(耳聋目眩,口苦咽干,贴切少阳枢机病象。)白胎浓。(舌上白胎,邪在半表半里;若全入里,则焦黄矣。)诸证不必皆全具,杂病风寒俱可庸。(《伤寒论·太阳篇》云
表,(合病一
明,而少阳居其
柴胡以和之,邪
小柴胡汤潮热不
入血室如疟状,
成瘀,则肝气与
刺期门法,(期门
血结为有形之证,
桃仁海蛤攻。(按∶
热,颇有奇功,因附
暮则谵语,此证最多
辨莫通融,便坚脉细
曰“纯阴结”。此
热虽结而不甚也
同)头汗知非少
阴阳俱紧,反
亡阳之汗,大有
细,不得谓阴证
沉为里,头汗为
与小柴胡而不疑
气上越之候,若
则不忌。)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 语,一身尽重,不能转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 茯苓 铅丹 龙骨 牡蛎(各一两半) 大黄(二两)
黄只煮一二沸
阳之表证,则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铅丹大黄继。胸满(下后邪陷胸中)烦惊(热邪扰乱神明)
语多,
坠痰镇惊是主
茯苓以利小便
里,而复外扰
灵胎《伤寒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
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寒热,心烦者;并治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便效。
柴胡(半斤) 桂枝 黄芩(各三两) 干姜 牡蛎 甘草(各二两) 花粉(四两) 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花粉芩甘牡蛎藏。邪在三阳阳气结,从枢转出易通阳。(揭出三阳经
药以
太阳余邪,干姜开阳明痞结之气,使以花粉佐牡蛎,入阴分升津液,以救三阳之热,重用柴、芩
少,(甘
加花粉。)疟发寒多微有热,(风、寒、湿痹于肌表,阳气郁伏于营血之中,故疟发寒多,或但寒无热
阴∶用柴胡和少阳之阳,即用黄芩和里;用桂枝和太阳之阳,即用牡蛎和里;用干姜和阳明之阳,即用花粉和里;使以甘草,调和阴阳,和之得其当,故一剂便效。喻嘉言《医门法律》曰∶“
着之
其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治劳疟口渴。
小柴胡汤原方去半夏,加栝蒌根四两。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止渴升清(此方功效如此)劳疟瘳。(疟不离乎少阳,故用柴胡;劳“劳疟”,中气虚也。后人用补中益气汤治之,亦效。)
四逆散
治少阴病,四逆,泄利下重,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者。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炙) 等分为末,白饮和服方寸匕。四逆散治少阴枢,(小柴胡汤
敛阴
同,
盖
之
解
芍药)
”
利一端
大柴胡汤
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热结在里,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复往来寒热,脉沉数者。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黄芩 芍药(各三两) 生姜(五两) 枳实(四枚) 大枣(十二枚
黄二两,若
大柴胡汤芩夏芍,枳实姜枣共煎尝。(此小柴胡、四逆散二方合用者也。除去人参、甘草者,盖热邪已结在里,不可更实其脾也。前小柴胡汤独治阳枢,故曰“小”;此则阴阳二枢并
呕(半夏生
黄者,表里兼
用大黄。大黄乃
亦尔,仍有桂枝大
硝,乃合用调胃
解表里法也。)
〔附〕柴胡饮子
(张子和《儒门事亲》) 治肌热、蒸热、积热、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亦
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当归、白芍、大黄。
柴胡饮子即小柴(胡汤),去夏加黄归芍偕。略施汗下兼攻补,热积三焦疟亦佳。(此方治三
〔附〕清镇丸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治呕吐脉弦,头痛及热嗽。
小柴胡汤内人参加倍,加青黛半两,面糊丸,生姜汤下。
清镇丸治热咳嗽,呕吐脉弦头痛究。(弦为少阳之脉。木火凌金则咳,乘胃则呕,上冲则头
为要药。
〔附〕一柴胡饮
(张介宾《新方八阵》) 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须从凉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钱) 芍药(二钱) 黄芩 生地 陈皮(各一钱半) 甘草(八分) 水一钟半,煎七
一柴胡饮从寒散,(“一”为水数,从寒散也。)地芍黄芩陈草赞,内有火而外有邪,四时不
分之
〔附〕二柴胡饮
(张介宾《新方八阵》) 凡遇四时外感,或其人元气充实,脏气素平无火,胜之令,本无内热等证者,皆不宜妄用凉药,以致寒滞不散,则为害非浅,宜此主
柴胡(一钱半或二三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钱) 浓朴(一钱半) 生姜(三五七片) 细
二柴胡饮散从温,(“二”为火数,从温散也。)浓朴细辛陈夏存,甘草生姜解外感,内无热
方,转为温散之剂。)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