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柴胡饮
(张介宾《新方八阵》) 凡人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或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有不得不从解散,而血气虚弱,不能外达者,
柴胡(二三钱) 芍药(一钱半) 陈皮 炙甘草(各一钱) 生姜(三五片) 当归(二钱溏泄者
三柴胡饮三为木,(“三”为木数,从肝经血分也。)归芍陈姜炙草六,素禀阴虚外感因,肝经血少咸宜服。(此从四逆散加减。以生姜佐柴胡,以当归佐芍药,以陈皮佐甘草,兼调气血而散外邪,亦和平之剂。)
〔附〕四柴胡饮
(张介宾《新方八阵》) 凡人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正不胜邪等证,必须培助元气,兼之散邪,庶可保全,宜此主之。
柴胡(一二钱) 人参(二三钱或五七钱酌而用之) 生姜(三五七片) 当归 炙甘草(一钱)
四”为金数
胡变局,去黄
必不足,故补
〔附〕五柴胡饮
(张介宾《新方八阵》) 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宜此主之。
柴胡(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白术(二三钱) 芍药(一钱半炒用) 陈皮(
五柴胡饮从脾胃,(“五”为土数,从脾胃也。)地芍归陈术草汇,徒散外邪非善全,兼培气血斯为贵。(此逍遥散变方也。去茯苓、薄荷、生姜,加陈皮、熟地,则补多散少矣。
此与四柴胡饮相表里。但四柴胡饮调气分之药为多,此则兼培气血为异。按∶以上五方,皆出柴胡治例,录出聊为加减成方之一助。然毕竟后世之方,总不免笼统之弊,若病在太阳,便用
〔附〕清脾饮
(严用和《济生方》) 治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嗌干,小便短赤,脉来弦数。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白术 浓朴 青皮 茯苓 草果(各等分) 水一盅,生姜一片,
清脾饮用青朴柴,芩半甘苓白术偕,更加草果兼姜枣,热多阳疟服之佳。(夏月纳凉饮冷过疟。
胃受伤者实多,故严氏宗仲景小柴胡汤加减而立此方。名曰“清脾”,是明从脾胃论治。方中苓、术、夏、草,皆脾胃药,复以浓朴、青皮、草果,荡涤膜原之邪,劫痰截疟。其治少阳,惟柴、芩二味而已。)疟由痰积风寒作,解表除痰永不差。(古云“无痰不成疟”、“无积不成疟”,然虽有痰积,若不兼感风寒,亦未必便成疟疾。故治疟之方,解表除痰,每相须为用也。)此治疟邪通用剂,随宜加减总堪谐。(此治疟之通剂。方中黄芩、草果,可随寒热以为进退,勿拘阳疟一端也。外如石膏、大黄、桂枝、附子、人参、熟地、当归、白芍等,皆可随证加入。如疟久不止,加常山、乌梅截之。)
泻心汤类
半夏泻心汤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若心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此主之。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黄芩 人参 炙甘草 干姜(各三两) 枣(十二枚)
水一斗
生姜泻心汤
治伤寒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呕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干姜只用一两,余同法。
甘草泻心汤
治伤寒中风,误下之后,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故使硬也,宜此汤。
半夏泻心汤去人参,甘草加一两,余各同法。
半夏泻心(汤)黄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泻心者,实泻胃也。盖胃居心下,“心下痞”,
者为
欲交
甘草
重用
甘草
姜泻
水,
生姜)
上逆,故
生姜
缓补
则甘
柴胡立
开结、
此以彻
无邪,
一证者
操纵在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治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食入口即吐者。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各三两) 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服。
姜连芩参汤治呕,苦胜于心义宜剖,(并非寒热平调之法,乃治寒格拒热之方。)寒热格拒在
而伤
无水
源同
拒通时吐
盖寒格于
止。故凡
宜纯用辛
黄连汤
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腹中痛,欲呕吐者。湿家下之,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上如胎亦主之。
黄连 干姜 炙草 桂枝(各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 枣(十二枚) 水一斗,煮取
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入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上下匡。(证因上下相格,
因胃
胃气
其入
降和
胎者
则
黄
上寒下热,皆可治之也。)表里之邪柴芩使,上下之邪连桂当。(表里之邪则用柴胡、黄芩,上下之邪则用桂枝、黄连,表里之邪则用生姜辛以散之,上下之邪则用干姜辣以开之,仲景大法灼然矣。)又与泻心汤法似,(诸泻心法,皆治心胃之间寒热不调,全属里证;此方以黄芩易桂枝,去泻心之名,而曰黄连汤,乃表邪尚有一分未尽,胃中邪气尚当外达,故加桂枝一味,以和表里,则意无不到矣。)后人比类好推详。(“比类”二字,最为医家之要旨,如泻心汤、黄连汤皆柴胡之变法,而一味转旋,便治证各异,故不知比类,则不能尽方之变,又乌能尽病情之变哉!)
〔附〕进退黄连汤
(喻嘉言《医门法律》) 治关格。
黄连(姜汁炒) 干姜(炮) 人参(人乳拌蒸) 半夏(姜制各一钱半) 桂枝(一钱) 大枣(二
如关则不得小便
氏八味丸三钱,
进退黄连(汤)喻氏拟,下关上格均堪治。姜连参夏钱五分,桂枝一钱枣二枚。(此即仲景黄
通,其
自为敷
吐逆,
枝但能
拌干姜
加肉桂
(如关
若夫
以火
《炙甘
胃关,
关,以
从中渐
斯治关
阴阳
庶
也
样
无其方也。惟宋云岐子,有治关格九方,用脑、麝者,十居六七,不达成方之理,漫图弋获,不足为法。喻氏必不得已拟此二方,为治关格之榜样。至于病变无方,生心化裁,初非以是印定后人眼目也,须善会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