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金匮悬解》

vince 0

目录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

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尝以对方对证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其有未备。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断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

臣奇尝读《魏志·华佗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

大哉炎农圣法,属我盛旦!恭惟主上丕承大统,抚育元元,颁行方书,拯济疾苦,使和气盈溢,而万物莫不尽和矣!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

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

尚书司封郎中充直秘阁校理臣林忆

等谨上

自叙

仲景先师,著《金匮玉函要略》一书,垂诸杂病之法,以约言而析玄理。玉楸子神宇天光,自负解者,乃参伍悦研,三载于兹。真宰恍惚,未得其眹。百家诸子之论,率皆过目而冰销,入耳而瓦解,兹独惊怖其言,譬犹河汉无极,其义何居?《南华》之奇,《太玄》之奥,可谓諔诡幻怪之至矣,然何至如此之闭结不解也。

仲景先师,忧念元元,意济后来,知其解者,旦暮俟之。千百年来,竟索解人不得,此真欲广文通恨事已。

戊辰,孟秋,既成《伤寒悬解》,乃复凝思眇虑,入此坚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八月末望,又告成功。灵思妙悟,怳恍离披,幽理玄言,往来络绎。向解《伤寒》,心枯神瘁,几于白凤朝飞,彩毫夜去,讵以强弩之末,竟尔羽没石开,是亦千古之奇也。

盖扬庄之文,义浅而辞深,《金匮》之书,言显而理晦,非精于《灵》、《素》之理者,不能解《金匮》之言。昧其理而求其言,是以幽冥而莫睹其原。注《金匮》者,蕙质而蓬心,金口而木舌,是皆今日适越而昔来者也。仆也身登会稽,亲探禹穴,目睹越国江山,知昔日之来者,歧路迷罔,自谓适越而非也。

嗟呼!扁桑流誉于针砭,和缓蜚声于方药,彼岂乐此而为之?丈夫有志,郁沦奥渫,胸臆约结,何以为欢,求为医经药录,启先圣之玄扄,非第消永日而遣牢思,抑亦康济斯民之术也。由是刳心刻意,而书传焉。下之辞赋诗歌之丽,雕虫篆刻之工,詹詹小言,间间小智,壮夫何心而为此也。

戊辰八月东莱都昌黄元御撰

后叙

慨自俞跗云遥,巫彭既远,玉版之奇寖失,灵兰之秘无传,此膏肓之病,所以难为,而太和之春,无人更贮也。

乃有都昌上士,莱国鸿生,史服经衣,探《八索》、《九丘》之奥,仁巢义杖,发三辰五岳之灵。本良相之心为良医,即活人之手而活国,技已精于三折,病不患夫四难。独念长沙,真集大成之圣,惟兹《金匮》,难期冥悟之人,遂乃妙弃筌蹄,旁搜秘籍。当其探奇抉奥,则志无二格,灵有专门,及乎提要钩玄,则说必解颐,趣皆炙舌,真所谓发智灯于暗室,渡宝筏于迷津者也。

嗟乎!当今之世,门檀桐君之术,家传葛氏之方,求其返正绪于玄都,扬令名于绿籍者鲜矣。得是解而读之,心花月透,意蕊春开,行见宝饵可以缓童年,妙药可以驻斜景,岂非囊中之玉律,肘后之金科也欤!

仆学迷脉色,每怀橘井苏公,识暗针砭。今识杏林董子,未调九候之则,壮不如人,欲觅千金之方,卿须怜我。制锦裳于云表,愧乏中郎黄绢之词,寿金石于人间,快探委宛紫书之秘,聊申扬扢,以附缥缃云尔。

乾隆岁次上章敦牂窃月历下申士秀谨序于莲子湖上之鹊华山房

《金匮要略》,张仲景论杂病之书,晋·王叔和编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病之祖本。

国朝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较之元人朱丹溪《金匮钩玄》,似较明晓。下至赵良《集注》,以及李文今、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扬俊、沈明宗、高世栻、李升玺诸家,各有注释,皆主一偏之见,未能融贯,以其于《灵》、《素》之理不精也。

此书古奥,又系残篇,错简缺文,读之疑团满腹,真是千古恨事!

黄氏坤载,于失次者序之,残缺者补之,扫尽诸家俗说,独探骊珠。遂使长夜漫漫,复睹智灯龙烛,岂非仲祖之功臣欤!

道光十八年初秋三日便识

卷一

脏腑经络 十六章

脏腑经络,隐不可见,然有其外著者焉。若声臭色脉,若寒热痛痒,若喜怒爱憎,若便溺饮食,是皆可即显以知微者,但粗工不解耳。先师张仲景,究天人之际,通神明之德,于脏腑经络之内,示望闻问切之法,是亦长桑见物之神丹,太真烛怪之灵犀也。古圣贤四诊玄机,悉在于此,此论不可不熟也。《吕览》语。

脏腑经络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余脏准此。

五行生克,肝木克土,脾土克水,肾水克火,心火克金,肺金克木。克其所胜,故以病传之。见肝之病,知脾土被贼,先实其脾,是谓未病而早医。土旺四季,其时脾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未晓相传之义,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是以肝病未己,脾病复起。余脏准此类推。此引《难经》文。

脏腑经络二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此段见《伤寒·太阳篇》,而语稍不同。

伤寒表病,医误下之,泻其脾阳,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而身体疼痛,表证犹在者,表里俱病,然急当救里。救里之后,身体疼痛,表证未解,清便自调,里证已愈,然后急当救表也。

脏腑经络三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病有新旧,治有先后,此定法也。

脏腑经络四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阳性上行,有阴以吸之,则升极而降,阴性下行,有阳以煦之,则降极而升。有阳无阴,则阳有升而无降,独行于上,故称厥阳。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