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劳
心劳者;恍惚惊悸,少颜色。热则烦心、口干、溺涩;寒则内栗、梦多恐怖。由曲运神机而成。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养血安神则一也。
远志引子治心劳虚寒,梦寐惊悸。
远志(去心) 茯神(去木) 肉桂 人参 枣仁(炒) 黄 当归(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服无时。
麦门冬汤治心劳虚热,唇口赤,烦渴溺涩。
麦门冬(去心) 远志(甘草煮,去心) 人参 黄芩 生地黄 茯神 石膏(
煎服法同前。
肾劳
肾劳之证,面黑足冷,耳聋,膝软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肾气丸主之。此为肾脏不足,内生寒冷。王太仆所谓肾虚则寒动于中也。
八味肾气丸方熟地黄(八两) 萸肉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建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附子(制) 肉桂(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滚汤下。本方加五味子、鹿茸,名十补丸。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二两,名加减八味丸。
薯蓣丸补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
薯蓣 枸杞子 续断 茯苓 牛膝 菟丝子 巴戟 杜仲(各一两) 苁蓉(二两) 五味子 山萸肉 蛇床子(各一两)
上为散,酒调方寸匕,日三夜二,禁醋蒜。
治肾劳精败面黑方肉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细切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食。(许学士《本事方》,唐郑相国云∶予为南海节度使,时年七十有五,粤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乳石补益之药,一切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主献此方,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验。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其方用破故纸十两,拣洗为末,用胡桃肉去皮二十两捣如泥,即入前药末,更以好炼蜜和匀如饴,盛瓷器中,且日以温酒化药一匙服之。不饮酒,温热水化下。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益筋骨,但禁食芸苔、羊血。蕃人呼为补骨脂丸。
脾劳
脾劳之证,食不化,心腹痞满,呕吐吞酸,面色痿黄。甚者心腹常痛,大便泄利,手足逆冷,骨节酸疼,日渐消瘦,由脾胃久积风冷之气所致,亦名冷劳。木香猪肚丸主之。
木香猪肚丸方
木香 附子 郁李仁 干姜 陈皮 麦冬(各一两) 肉豆蔻(一两) 熟艾 鳖甲 柴胡 神曲(各二两) 浓朴(姜水炒,三两) 钟乳粉 桂心(各五钱)
共末,用雄猪肚一具,去脂膜切细,入好米醋三升,煮烂研细入末捣和丸梧子大,空心
《千金》治虚补劳方
羊肚(一具,切) 白术(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斗,煮取六升,每服二升,日三。
又方
猪肚(一具) 人参(五两) 蜀椒 干姜(各二两半) 葱白(七两) 白粱米(半升)
上六味, 咀,诸药令相得,和米内肚中,缝合勿令泄气,取四斗半水,缓水煮烂,空腹食之,大佳,兼下少饭。
《济生》白术汤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善噫。
人参 白术 草果 肉豆蔻(面裹煨熟) 浓朴 陈皮 木香 麦芽(各一两)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服无时。
风劳
风劳之证,肌骨蒸热,寒热往来,痰嗽盗汗,黄瘦毛焦,口臭,或成疳利,由风邪淹滞经络,瘀郁而然。其病多着于肝,亦名肝劳。
《宝鉴》秦艽鳖甲散
鳖甲(一两,醋炙) 柴胡 地骨皮 秦艽 知母 当归(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一盏,入乌梅一枚,青蒿五叶,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临卧空心,大便硬者服之。大便溏者,半气半血,服逍遥散。《元珠》云∶体虚之人,最易感于邪气,当先和解,微汗微利之,从其性而治之,次则调之。医者不知邪气加于身而未除,便行补剂,邪气得补,遂入经络,往往至死,不可不知也。
柴胡饮子(太无)
人参 黄芩 炙草 大黄 芍药 柴胡 当归(各半两)
每服四钱,水姜煎温服。
麦煎散治少男室女,骨蒸黄瘦,盗汗肌热,口臭,妇人血风攻疰四肢。(方见
《良方》团鱼丸治骨蒸劳嗽累效。
贝母 前胡 知母 杏仁(各一两) 柴胡(半两)
用团鱼二个,同煮熟,取肉连汁食之。将药焙干为末,再以团鱼骨甲,煮汁一盏,和药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煎黄 六一汤空心送下。病既安,仍服黄 六一汤方调理。
《广济》疗骨蒸肺热,每至日晚,即恶寒壮热,颊色微赤,不能下食,日渐羸瘦方
生地黄(三两,切) 葱白(一把) 香豉(二两) 炙甘草(五钱) 童子 小便(二
上五味,以地黄等,于小便中浸一宿,平晨煎两沸、绞去滓,澄取一升二合,分温二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服一剂,瘥止。
《直指》全鳖丸此与《良方》团鱼丸治同。
知母 贝母 杏仁(浸去皮,各三两) 柴胡(二两) 川芎(一两) 当归 明阿
上粗截,入浓瓷器中,用中等活鳖一个,生宰去头,以鳖肉并血并药,用醇酒五升,同浸一药酒汁调米粉为糊,丸桐子大,每七十丸,米饮下。
伤寒余热未尽,或失于调摄,致咳嗽寒热,吐血衄血,缠绵日久,状如劳瘵。此皆元气邪气留着,例用养气生血药,兼小柴胡、青蒿、鳖甲,或前胡、犀角、石膏等,随证加减,无有不愈者。切不可纯用补剂,亦不可误认虚损劳怯,轻用杜仲、熟地、山萸等温补之药也
热劳
热劳者,因虚生热,因热而转虚也。其证心神烦躁,面赤唇焦,身热气短,或口舌生疮是也。《明医杂着》云∶人之一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况节欲者少,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火旺则阴愈消,而劳瘵咳嗽,咯血吐血等证见矣。故宜常补其阴,使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而水升火降,斯无病矣。
补阴丸方
黄柏(去皮,酒炒褐色) 知母(去皮毛,酒炒) 龟板(酥炙透,各三两) 杞子 锁阳(酥炙干) 白芍(酒炒) 天冬(去心,各二两) 熟地(酒蒸,五两) 五味(一两) 干姜(炒紫色,三钱,冬用五钱)
上为末,入炼蜜及猪脊髓三条,和匀杵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寒月可用温酒下。丹溪原方,有陈皮、牛膝、当归、虎骨、无杞子、天冬、五味、干姜,用酒煮羊
琼玉膏治虚劳干咳。
生地黄(四斤) 茯苓(十二两) 人参(六两) 白蜜(一斤)
上先将生地黄熬汁去滓,入蜜炼稠,再将参苓细末和入瓷罐封,水煮半日,白汤化服。
按∶虚劳之人,气血多有郁聚之处,故虽形衰气少,而胁下迫塞,不得左右卧者,虚中有实获效,是岂徒参、地、苓、蜜之力哉。
大造丸
紫河车(一具,米泔水洗净,少加酒蒸极烂,以山药末捣和焙干) 败龟板(酥炙,一两)天冬 麦冬(各一两二钱) 熟地(二两半) 夏加五味(七钱)
上除熟地另杵外,共为末,用酒煮米糊,同熟地捣膏丸桐子大,或蜜丸亦可,每服八九十丸,空心临卧盐汤下,冬月酒下。妇人去龟板,加当归二两。
大补天丸治劳妇虚损劳伤,形体羸瘦,腰痛疼痛,遗精带浊。
紫河车(初胎者一具,米泔浸净,入小砂罐内,加水一碗,煮沸候冷取起放竹篮中,四围用纸糊蜜烘干为末) 知母(乳炒) 龟板(酥炙,各三两) 黄柏(蜜炙,三两) 熟地(五两,捣) 肉苁蓉 牛膝 麦冬 山药(炒) 虎胫骨(酥炙) 黄 (蜜炙) 茯神(各一两半)杜仲 何首乌 人参
冬加干姜(半两炒焦。)
上为细末,用猪脊髓三条蒸熟,加炼蜜和捣为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淡盐汤下
治骨蒸便溏口渴方
青蒿 乌梅 秦艽 甘草 小麦 水煎服。
草还丹治阴虚骨蒸。
青蒿(一斗五升) 童便(三斗)
文武火煎,约童便减至二斗,去青蒿,再煎至一升,入猪胆七个,再熬数沸,用甘草末,收和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又方
鲜地骨皮(三钱) 红枣(七枚) 煎汤代茶,日一剂。治骨蒸神效。若治童劳,加燕窝(
黄 鳖甲煎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忪,日晡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浊,咳唾稠粘,时有脓血。
黄 知母 桑白皮 炙甘草 赤芍药 紫菀(各五钱半) 地骨皮 胡(各六钱六分) 肉桂 人参 苦桔梗(各三钱三分) 鳖甲(酥炙) 天冬(各一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一名人参黄 散。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