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金匮翼》

vince 0

目录

齿

齿痛

牙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也。又手足阳明之支脉入于齿,故骨髓之气不足,与夫阳明之脉虚,风冷乘之而痛者,谓之风痛。虫居齿根,侵蚀不已,传受余齿而痛者,谓之虫痛。若足少阴脉虚,不能荣养于骨,因呼吸风寒,或饮嗽寒水而痛者,谓之肾虚齿风痛。风痛者,齿龈多肿,或赤,得风则痛愈甚。虫痛者,齿龈有窍,甚则摇动宣露。虚痛者,悠悠戚戚,无甚大痛,而亦久而不已也。亦有肾虚阴火上冲作痛者,其候手足冷,腰膝软痛,气上冲,头面热色赤,颈筋粗大,舌不大赤,龈不甚肿,七味汤加骨碎补、牛膝治之。一服如神。

【去风之剂】

皂荚汤

皂荚(一挺,去皮子,炒令黄色) 露蜂房(一枚) 盐(一分)

三味掣锉,分为三帖,每帖以浆水煎,热漱,冷吐。

当归连翘饮

当归 川芎 连翘 生地 防风 荆芥 白芷 羌活 黄芩 黑山栀 枳壳 甘草 细辛

水煎服。

东垣蝎梢散

麻黄(一钱) 白芷 羌活 防风 本 柴胡 升麻(各五分) 当归(六分) 蝎梢(少许) 生地(一钱半) 细辛(三分) 草豆蔻(一钱) 羊胫骨灰(二钱)

上为细末,先用温水漱口净,后搽之,其痛立止。一方有熟地、黄连、吴茱萸。

【补肾去风之剂】

地黄丸治肾脏虚,食冷热齿皆痛。

生地黄(一两) 白茯苓 防风 独活 枸杞子 山药(各半两)

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煎枣汤下十丸至十五丸。(《圣济》)

张文仲疗齿根欲脱方

生地黄捣,以棉裹贴齿根,常含之甚妙。

地骨皮汤

地骨皮 生干地黄(各一两) 细辛(半两) 戎盐(一分)

每用五钱,水煎三五沸,热漱冷吐,为瘥为度。

地黄汤

生地黄(二两) 独活(一两)

每用五钱,以酒一盏浸一宿,煎十余沸,热漱冷吐,以瘥为度。

【杀虫之剂】

白矾散治龋齿,根肿出脓汁。

白矾(烧灰) 熊胆(各一分) 蟾酥 雄黄 麝香(各半分)

上为散,每用半钱,敷牙根。一方有干蛤蟆半分。

牛膝散治风龋疼痛,解骨槽风毒痛。

牛膝(一两,烧灰)

每以少许末,着齿间含之。

又方郁李根一握,水一盏,煎至六分,热含之,吐虫长六分,黑头。

又方大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虫立出。(《肘后》)

【补肾之剂】

地黄丸

人参 山萸(各四两) 生地(五斤取汁) 白蜜(一升) 枸杞根(三两) 白茯苓(二两)酥(少许)

上将参、苓、杞、萸为末,以好酒一斗煎至三升,去滓,入地黄汁酥蜜同煎至可丸,即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日三服,渐加至五服。

八味丸

安肾丸

咽喉

咽者,咽也。喉者,候也。咽接三脘以通胃,故以之咽物;喉通五脏以系肺,故以之候气。

气候谷咽,皎然明白。《千金》谓喉咙主通利水谷之道,咽门主通脏腑津液神气,误也。

喉以纳气,故曰喉主天气。咽以纳食,故曰咽主地气。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谓心主,一阳为三焦,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

喉风喉痹,皆由膈间素有痰涎,或因七情不节而作,火动痰上,壅塞咽喉,所以内外肿痛,水浆不入,言语不出,可谓危且急矣。

两寸之脉,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伏者死。

热结咽喉,肿绕于外,且麻且痒,肿而大者,名缠喉风。缠喉风之症,先两日胸膈气紧,出气短促。忽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气闭不通,顷刻不治。缠喉风多属痰水,其咽喉内外皆肿者是也。

喉痹之症,宜速用针法、吐法以救之。若悬雍垂,则不可刺破,刺则杀人。悬雍者,生于上 ,音声之关也。脏腑伏热,上冲咽喉,则悬雍肿长下垂也。

乳蛾,俗名也。古方通谓之喉痹。以一边肿者为单蛾,两边肿者为双蛾。然双蛾易治,单蛾则难治。

嗌痛者,咽门不能纳谷与唾,而地气闭塞也。喉痹咽痛者,咽喉俱病,天地之气并闭塞也。盖病喉痹者,必兼咽痛,病咽痛者,不必兼喉痹也。

凡咽喉痹,不可纯用凉药,目前取效。上热未除,中寒复起,毒瓦斯乘虚入腹,胸前高肿,上喘下泄,手足厥冷,爪甲青紫,七日后全不食,口如鱼口者死。

客热咽痛

客热咽痛者,凡风邪客喉间,气郁成热,故为痛也。《统旨》云∶有初得病发热而咽喉自痛者,此得之感冒后,顿浓衣被,或用辛热即卧,遂成上壅,或有壅热而欲取寒凉,为外邪所袭者,俱宜甘桔汤,甘以除热,辛以散结也。

喉痹咽痛,一乡皆相似者,属于天行运气之邪,勿用酸寒之药,点之下之,郁其邪于内,不得出也。

清咽利膈散

薄荷 防风 元参 甘草(各五分) 桔梗 连翘(各一钱) 大黄(酒炒) 芒硝 牛蒡 荆芥(各七分) 片芩(酒炒) 栀子(各五分)

上作一帖,水煎,温服食后。(《医鉴》)

甘桔汤

甘草(二两,炒) 桔梗(一两,米泔浸)

每服五钱,水一盅半,煎服。 钱氏加阿胶;海藏加牛蒡子、竹茹;太无加荆芥、生姜。

丹溪云∶咽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必用元参。

《必用方》加荆芥、薄荷、元参、防风、黄芩各一两。

《圣济总录》云∶一切咽喉痛,紫雪为要药。

绛雪散治咽喉热痛肿塞。

寒水石(半两, 红) 硼砂 牙硝 朱砂(各研一钱) 龙脑(半钱)

上为细末,每一字,掺入口咽津。

《千金》乌扇散

生乌扇(十两) 升麻(三两) 羚羊角 通草 芍药(各二两) 蔷薇根(切,一升) 生地(切,五升) 猪脂(二斤) 生艾叶(六铢)

上 咀,绵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内猪脂中,微火煎取苦酒尽,膏不鸣为度。去滓,薄绵裹膏,似大杏仁大,内喉中,细细吞之。

碧雪治积热,口舌生疮,心烦喉闭。

芒硝 青黛 寒水石 石膏( ,各飞研) 朴硝 硝石 马牙硝(各等分)

甘草煎汤二升,入诸药再煎,用柳枝不住搅令溶,方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冷即成霜,研末,每用少许,以津含化,如喉闭,以竹管吹入喉中。

牛蒡子汤

牛蒡子(二钱) 元参 犀角 升麻 黄芩 木通 桔梗 甘草(各一钱)

水煎食后服,此辛凉解散之剂。

《圣济》射干丸方

射干(一两) 香豉(一合) 杏仁(去皮尖,炒) 芍药 犀角(各二两) 升麻(一两) 炙草(半两)

蜜丸小弹子大,每一丸含化咽津,日三五服。

元参散

元参(一两) 升麻 射干 大黄(各五钱,酒浸) 甘草(二钱半,炙)

每服五钱,水煎,时时含咽。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