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膝风
丸
(一条,头尾全者) 白附子 阿魏 桂心 白芷(各一两) 乳香(三分)威灵仙 地骨皮 牛膝 羌活 安息香 桃仁(各一两,生,同安息香研) 没
上十六味, 、桃仁、白附、阿魏、桂心、白芷、安息香、乳香、没药九味,同童子小便并酒二升炒熟,冷后,入余药为丸,蜜丸如弹子大,空心温酒化下一丸。( 即全蝎也,气味甘辛平,有毒,主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
风缓
风缓即摊缓。其候四肢不举,筋脉关节无力,不可收摄者,谓之摊。其四肢虽能举动,而肢节缓弱,凭物不能运用者,谓之缓。或以左为摊,右为缓,则非也。但以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耳。推其所自,皆由气血虚耗,肝肾经虚,阴阳偏废而得之。或有始因他病,服吐下之药过度,亦使真气内伤,营卫失守,一身无所禀养而然也。(《圣济》)
风缓者,风邪深入而手足为之弛缓也。夫脾主肌肉四肢,胃为水谷之海,所以流布水谷之气,周养一身。脾胃既虚,肢体失其所养,于是风邪袭虚,由腠理而入肌肉,由肌肉而入脾胃,安得不为之缓废乎。又人之一身,筋骨为壮,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气虚,风邪袭之,亦有肢体缓弱之症,是当先祛风而后益之。(《仁斋》)
天麻浸酒方治瘫缓风,不计深浅,久在床枕。
天麻 龙骨 虎骨 骨碎补 乌蛇(酒浸,去皮骨) 白花蛇(同上) 羌活#
牛膝(各半两) 松节(锉) 败龟板(酥炙) 干熟地黄 当归 川芎 茄根 附子(一枚,泡去皮脐) 大麻仁 原蚕砂(炒,各一两)
共十九味, 咀,如麻豆大,用酒二斗浸,密封。春夏三日,秋冬七日。每服一盏,不
四斤丸治风寒湿毒,与气血相搏,筋骨缓弱,四肢酸疼痒痹。
宣木瓜(去穣,切,焙) 天麻 牛膝(焙) 苁蓉(洗切,焙)
上四味各一斤,用好酒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干为末。外用熟附子、虎骨酥炙各二两为末,用浸药酒调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温酒或豆淋酒下。
一方∶加当归三两,乳香、没药、五灵脂各半两,麝香一钱,名大四斤丸。
新定
人参(一两半) 黄 (一两半) 白术 何首乌 肉苁蓉 菟丝子 牛膝(各四(三两) 川萆 (三两) 骨碎补(三两) 狗脊(三两) 川附子(三两) 川乌 羌活 防风 地龙 全蝎(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
风瘙痒
风瘙痒者,表虚卫气不足,风邪乘之,血脉留滞,中外鼓作,变而生热,热即瘙痒。久不瘥,淫邪散溢,搔之则成疮也。
防风汤淋洗方
防风 苦参 益母草(各三两) 白蒺藜(五两炒) 荆芥穗 蔓荆实 枳壳(各
每用三两,方一斗,煎至八升,乘热淋洗患处。
松叶酒方
松叶一斤,酒一斗,煮三升,日夜服,出汗。
胡麻散治脾肺风毒,攻注皮肤,瘙痒,手足生疮,及遍身 ,发赤黑靥子
胡麻(炒令香熟) 枳壳(各二两) 防风 蔓荆实 威灵仙 苦参 川芎 荆芥穗 何首乌(米泔浸透,去黑皮,炒干) 甘草(炙,各一两) 薄荷(半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温酒下。或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洗方(思永堂松年大伯常用此方治遍身 作痒,以之浴身。后先父用之无不效
紫背浮萍(半碗) 草(一握) 蛇床子(五钱) 苍耳子(一两) 防风(五两) 煎汤熏洗数次,无不愈者。
诸湿统论
温气不一,有天之湿,雾露雨是也。天本乎气,故先中表之营卫。有地之湿,水泥是也本乎形,故先伤皮肉筋骨血脉。有饮食之湿,酒水奶酪之类是也,伤于脾胃。有汗液之湿,汗液亦湿也,止感于外。有人气之湿,太阴湿土之所化也,乃动于中。天之湿,汗之。地之湿,渗之。饮食之湿,在上吐之,在中夺之,在下者引而竭之。汗液之湿,亦以汗取之。人气之湿,属太阴所化,在气交之分。土兼四气,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备在其中,当分上下中外而治,以兼化四气,淫佚上下中外,无处不到也。大率在上则病头重胸满呕吐;在外则身重肿胀;在下则足胫跗肿;在中则腹胀中满痞塞。其所用药,亦兼寒热湿凉以为佐使而治之。湿之为病,有自外入者,有自内生者,必审其方土之病本。东南地下,多阴雨地湿,凡从外入,多自下起,是以重腿香港脚者多,治当汗散,久者宜疏通渗泄。西北地高,人食生冷湿面,或饮酒后寒气怫郁,湿不能越,或腹皮胀疼,甚则中满水蛊,或周身浮肿如泥,按起,此皆自内而生者也。审其元气多少,而通利其二便,责其根在内者也。然方土内外,亦互相有之,但多少不同,须对症施治,不可执一也。中湿与风寒气合者为痹,其寒多者为痛,为浮肿,非术、附、桂不能去也。其风多者,为烦剧,为流走,非麻黄、薏苡、乌头不能散也。其湿多者,为坚满,为气闭,非甘遂、葶苈、枳、术不能泄也。
散湿之剂
麻黄加术汤《金匮》云∶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杏仁(七
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
按∶此治寒湿在表之剂也。寒固当汗,而湿在表者,亦非汗不解,故以麻黄散寒,以白术除湿。取微汗者,汗大出,则湿反不去也。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方详《金匮》,兹不赘。)
羌活胜湿汤(东垣) 治湿气在表,脉浮,身重不能转侧,自汗,或额上多汗,此
羌活 独活(各一钱) 川芎 本 防风 炙草(各五分) 蔓荆子(三分)
如腰痛中冷沉沉然者,有寒湿也。加酒洗汉防己、附子各五分。
按∶此治风湿在腠理及关节之剂。吴鹤皋云∶无窍不入,惟风药为能,故凡关节之疾病,非羌活、独活等不能致也。
渗利之剂
五苓散通治诸湿肿满,呕逆泄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
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 桂
上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愈。
肾着汤(《三因》) 治伤湿身重,腰冷,如坐水中。
干姜(炮) 茯苓(各四两) 甘草(炙) 白术(生用,各二两)
上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以上温利之剂,湿兼寒者宜之。
清热渗湿汤
黄柏(盐水炒,二钱) 黄连 茯苓 泽泻(各一钱) 苍术 白术(各一钱半)
上七味,水二蛊,煎至八分服。
此清渗之剂,湿而热者宜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