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金匮钩玄》

vince 0

梦遗

(专主热、脱精。)

戴云∶因梦交而出精者谓之梦遗。不因梦而自泄精者,谓之精滑。皆相火所动,久则有虚而无寒者也。

带下与梦遗同法治。

青黛 海石 黄柏 即椿树根丸。

内伤气血,不能固守,当补以八物汤加减,吞椿树根丸。思想成病,其病在心,安神带补,热则流通。

知母 黄柏 蛤粉

精滑

(专主湿热。)

戴云∶滑者,小便精滑下也。俱是膀胱湿热,虽有赤白之异,终无寒热之别。河间云∶天气热则水混浊,寒则澄澈清冷,由此观之,浊之为病,湿热明矣。

黄柏 知母 牡蛎 蛤粉

又方∶

良姜(三钱) 芍药(二钱) 黄柏(二钱,烧灰存性) 樗树皮(白皮,一两半。)

上为末,糊为丸。每服三十丸。

湿热、有痰、有虚,赤浊属血、白浊属气,寒则坚凝、热则流通。

大率皆是湿热流注,宜燥中宫之湿。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燥去湿。赤者乃是湿伤血,加白芍药。仍用珍珠粉丸加椿树根皮、滑石、青黛等作丸。

虚劳者,用补阴药,大概不利热药。

肥白人必多痰,以二陈汤去其热。胃弱者兼用人参,以柴胡、升麻升胃中之气。丸药用∶

青黛 黄柏(炒褐色) 干姜(炒微黑色) 海石 蛤粉

胃中浊气下流为赤白浊者,用柴胡、升麻、苍术、白术、二陈汤。丸药用樗末、蛤粉、炒姜、炒黄柏。

专主胃中之浊气下流,渗入膀胱,用青黛、蛤粉。

肝脉弦者,用青黛以泻肝。

又方∶

黄柏(一两,炒黑) 生柏(二钱半;一作三两) 海石(二两) 神曲(五钱)

为末,水丸。

有热者,黄柏、滑石、青黛之类。

燥湿痰∶南星、半夏、蛤粉。

上神曲为丸,青黛为衣。或用海石代曲。

张子元气血两虚,有痰,痛风时作,阴火间起,小便白浊,或带下赤白,方在前痛风中。

一人便浊,常有半年,或时梦遗,形瘦,作心虚主治∶珍珠粉丸和匀定志丸服。

一妇人年近六十,形肥,奉养膏粱,饮食肥美,中焦不清,浊气流入膀胱,下注白浊,白浊即是湿痰也。

戴云∶断用二陈汤去痰;加升麻、柴胡升胃中之清气;加苍术去湿;白术补胃;全在活法。服四帖后,浊减大半。觉胸满,因柴胡、升麻升动其气。痰阻满闭,用二陈汤加炒曲、白术。素无痰者,升动胃气不满。

丸药方

青黛 椿皮 蛤粉 滑石 干姜(炒) 黄柏(炒)

上为末,炒神曲糊丸。仍用前燥湿痰丸,亦能治带。

又方

滑石利窍,黄柏治湿热,青黛解郁结,蛤粉咸寒入肾,炒干姜味苦,敛肺气下降,使阴血生。干姜盐制之。

皆属于痰热。

淋者,小便淋漓,欲去不去,不去又来,皆属于热也。解热利小便,山栀子之类,用苦甘草煎服。诸药中皆加牛膝。

老人亦有气虚者,人参、白术中带木通、山栀。

亦有死血作淋者,以牛膝作膏。此证亦能损胃不食。

小便不通

气虚、血虚、痰、风闭、实热。

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下之,盖气承载其水也。

气虚,用人参、黄 、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 药中探吐。

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芎归汤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皆用探吐。

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香、香附探吐,实热利之。

一妇人脾痛,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滞于下焦。二陈汤加木通,初吃后,渣再煎服吐之。

关格

戴云∶关格者,谓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为气之横格也。

必用吐,提其气之横格,不必在出痰也。

有痰,以二陈汤吐之,吐中便有降。有中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

小便不禁

属热、属虚。

戴云∶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赤者有热,白者为气虚也。热者,五苓散加解毒散。虚者,五苓散加四物汤。

(惊、痰、宜吐。)

戴云∶痰者,俗曰猪癫风者是也。

大率行痰为主,黄连、南星、栝蒌、半夏。

寻痰寻火分多少,治无不愈。

分痰分热∶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痰者,必用吐药,吐用东垣安神丸。

此证必用吐,吐后用平肝之药,青黛、柴胡、川芎之类。

健忘

戴云∶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为病之名,非比生成之愚顽,不知世事者。

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怔忡

(大段属血虚。)

有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痰因火动。

戴云∶怔忡者,心中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者是也。

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属痰,寻常者多是痰。

真觉心跳者,是血少。用四物安神之类。

惊悸

(血虚,用朱砂安神丸。)

??

(大率与痫病相似。)

多是血虚有火兼痰,人参、竹沥之类。不用兼风药。

血块

(一名积瘕)

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积。

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此理晓然。醋煮海石、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之类。

白术汤吞下瓦龙子,能消血块,次消痰。

治块,当降火消食积。食积即痰也。

行死血块去,须大补。石碱一物,有痰积,有血块,可用洗涤垢腻,又消食积。

吐虫

以黑锡炒成灰,槟榔末、米饮、调下。

戴云∶积聚 瘕∶有积聚成块,不能移动者是 。或有或无,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是瘕。

用蜀葵根煎汤,煎人参、白术、陈皮、青皮、甘草梢、牛膝成汤,入细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许,热饮。

一服可见块下。

病重,补接之后,加减再行。

消块丸,即千金大硝石丸。只可磨块,不令人困,须量虚实而用可也。

硝石(六两) 大黄(八两) 人参 甘草(各三两)

上为末,以三年苦酒三斗,置铜器中,以竹片作准,每入一升作一刻,拄器中熬。先纳大黄,不住手搅,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使可丸则取。丸如鸡子中黄大。每服一丸,米饮下。如不能大丸,则作小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后下如鸡肝、如米泔赤黑等色。下后,忌风冷。淡软粥将理。

又三圣膏

未化锻石(半斤,为末,瓦器中炒令淡红色,提出火外,候热少减,次下大黄末) 大黄(一两,为末,就炉炒,伺热减,入桂心末) 桂心(半两,为末,略炒,入米醋熬成膏药,浓摊,贴患处。)

贴积聚块

大黄 朴硝(各一两)

上为末,用大蒜捣膏,和匀贴之。

痞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香附开之,兼二陈汤加补气药。先须断浓味。

茶癖∶

石膏 黄芩 升麻

上为末,砂糖水调服。

瘿气,先须断浓味。海藻(一两) 黄药(二两)

上为末,以少许置于掌中,时时舐之,津咽下。如消三分之二须止后药服。

食积一方,乃在妇人门食积条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