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门
妇人难产∶独阴补合谷,泻三阴交。
血崩漏下∶中极、子宫灸。
产后血块痛∶气海、三阴交。
胎衣不下∶中极、三阴交。
血崩不止∶丹田、中极、肾俞、子宫;后百劳、风池、膏肓、曲池、绝骨、三阴交。
无乳∶少泽、合谷补、膻中左右迎之,妇人觉气行至乳头退针。乳痈∶膻中、大陵、委中、少泽、俞府。
月水断绝∶中极、肾俞、合谷、三阴交。
妇女不生长子女者∶针合谷,行六六三十六数;针三阴交,行九九八十一数。此泻气补血法也。灸中极一穴,多灸百病皆除。又至经至之日,再灸子宫二穴,其穴在中极两旁,各开三寸,重灸即有孕矣。世上断无不生长之人,先遵此获效多人。
小儿门
惊痫∶顶上旋毛中灸三壮,耳后青络灸三壮,炷如小麦大。肾胀偏坠∶关元灸三壮,大敦七∶巨阙、灸三壮。
赤游风∶百会、委中。
猪痫如尺厥吐沫∶巨阙、三壮。风痫目戴上∶百会、昆仑、丝竹空。
羊痫∶九椎下节间,灸三壮; 又法∶大椎、鸠尾各三壮。
角弓反折∶百会。
牛痫∶鸠尾、大椎各三壮。
马痫∶仆参二穴各三壮。又法∶风府、脐下各三壮。
脱肛∶百会、长强。
泻痢∶神阙。
犬痫∶两手心,足太阳、肋户,各一壮。
吐乳∶灸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
鸡痫∶足诸阳,各三壮。
夜啼∶灸百会三壮。
食痫∶鸠尾上,五分三壮。
眼目门
子和曰∶目之五轮,乃五脏六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也。白属肺金,赤属心火,黑属神光、属肾水,兼属肝木。目不因火则不病,白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与肾也。赤脉贯目,肝火甚也。凡暴赤肿羞明,隐涩泪出不止,针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翳者可使立退,肿者可使立消。
眼红涩烂∶睛明、四白、合谷、临泣,后三里、光明。
血不养目∶肝俞补,三里泻。
目白,后太阳、光明、大骨空、小骨空。
迎风冷泪∶先攒竹、大小两骨空、后小骨空、三阴交、泪孔上,此穴米大,艾灸七壮,中指半指尖一穴米大,艾灸三壮。
目生内障∶瞳子、合谷、临泣、睛明,后光明、天府、风池。
目患外障∶小骨空、太阳、睛明、合谷,后临泣、攒竹、三里、内 尖、灸五壮,即眼头尖上。
眼赤暴痛∶合谷、太阳、三里、睛明,后太阳、攒竹、丝竹空。
肉侵睛∶风池、睛明、合谷、太阳,后风池、期门、行间,太阳。
怕日羞明,目 赤烂∶三棱针刺,目 外出血。
偷针,视背上有红点,刺破出血皆治∶小骨空、合谷、攒竹,二间,后睛明、行间、光明、太阳。
目内红肿∶丝竹、攒竹。眉间骨疼∶二间、攒竹。
疟疾门
黄帝问曰∶刺疟奈何?岐伯对曰∶疟疾,《素问》分各经。危氏刺指,(即十宣穴也。)舌红紫,出舌下紫血筋也。
足太阳,先寒后热,腰疼头重,汗出不止∶刺委中,三分五壮。
足少阳,寒热不甚,见人心惕,汗多∶刺侠 ,二分三壮。
足阳明,寒久乃热生,汗出,喜见日光火光∶刺冲阳,三分三壮。
足太阴,寒热善呕,呕已乃衰∶刺公孙,四分三壮。
足少阴,热多寒少,呕吐,甚欲闭户∶刺大钟,二分。
足厥阴,小腹满,小便不利∶刺太冲,二分三壮。
心疟神门,肝疟中封,脾疟商邱,肺疟列缺,肾疟太 ,胃疟厉兑。
歌曰∶疟疾将针刺曲池,经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针刺于二穴,疟疾缠身便得离。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忧疑。又兼气痛憎寒热,间使行针莫要迟。
伤寒门
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
一日太阳风府∶督脉。二日阳明之荣∶大肠二间,胃内庭。三日少阳之俞∶胆临泣,三焦中中封,包络间使。在表刺三阳经穴,在里刺三阴经穴,六日过经未汗,刺期门、三里,古法也。惟阴症灸关元穴为妙。
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
汗法∶针合谷,入二分。行九九数,搓数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行泻法。汗止,身温出针。如汗不止,针阴市,补合谷。
吐法∶针内关,入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行子午捣臼法三次,提气上行,又推战一病患多呼几次即止。如吐不止,补九阳数,调匀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出针,急扪穴。吐不止,补足三里。
下法∶针三阴交,入三分。男左女右,以针盘旋右转,六阴数毕,用口鼻闭气,吞鼓腹中。
将泻,插一下其人即泄。鼻吸手泻三十六遍,方开口鼻之气,插针即泄。如泄不止,针合谷,升九阳数。凡汗吐下,仍分阴阳补泻。
寒头痛∶合谷、攒竹、太阳。
无汗∶内庭、合谷、复溜、百劳。
胸胁痛∶大陵、期门、膻中、劳宫。
狂不识尊卑∶曲池、绝骨、百劳、涌泉。
大热不退∶曲池、绝骨、三里、大椎、涌泉、合谷俱泻。
退后余热∶风门、合谷、行间、绝骨。
汗多∶内庭、合谷、复溜、百劳。
大便不通∶章门、照海、支沟、太白。
小便不通∶阴谷、阴陵泉。
六脉俱无∶合谷、复溜、中极。
发痉不省人事∶曲池、合谷、人中、复溜。
发黄∶腕骨、申脉、外关、涌泉。
胁痛∶支沟、章门、阳陵泉、委中。
过经不汗∶期门。
如四肢厥逆冷∶复溜顺骨刺之。
如脉浮∶寒补绝骨,热泻绝骨。
如浮洪∶泻之。
如沉细∶补之。
口噤目闭药不下∶合谷。
狐惑口生疮∶黄连犀角汤。
虫在内食∶地仓。
伤寒吐蛔∶乌梅汤、灸中脘。
痞结胁积疼∶期门。
当汗不汗∶合谷。
自汗∶复溜。
牙关紧急,项强反张,目直视∶列缺。
如痞气结胸,两目昏黄,汗不通∶涌泉三分出汗。
四总穴名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千金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头项不外千金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善通心腹胀,又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 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重观。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其二,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虚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针三分,灸三壮。)
其三,曲池拱手取,屈骨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怕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实时瘳。(针五分,灸三壮。)
其四,合谷在虎口,两指岐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灸三壮。)
其五,委中曲 里,横纹脉中央。腰疼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针五分,禁灸)
其六,承山名鱼腹, 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香港脚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针七分,灸三壮。)
其七,太冲足大指,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其八,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中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针五分,灸三壮。)
其九,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 痛,转侧重欷 。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针二寸,灸五壮。)
其十,阳陵足膝下,外 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灸二壮。)
其十一,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其十二,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上壅,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针三分,灸五壮。)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