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针灸素难要旨》

vince 0

目录

二十三、膝痛胫酸

蹇膝伸不屈治其捷,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 ,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 若折治阳明中俞 。若别治巨阳少阴荣,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五寸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 , 上为关,头横骨为枕。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开之,针大如厘,刺膝无疑。

二十四、啮舌啮颊啮唇重舌

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视主病者则补之。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二十五、欠

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肾主欠,取足少阴。

二十六、哕

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连,复出于胃故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阳。

二十七、唏噫

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

二十八、振寒

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二十九、(丁可反)

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事,气不能复,故为 。因其所在,补肉分间。

三十、嚏

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荣眉本。

三十一、泣竭成盲

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见,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颊项。

三十二、太息

忧思则心系急,急则气约,气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三十三、涎下

饮食入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涎出者,是蛟蛔也。以手聚按,坚而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

三十四、口目

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 , 急不能卒视,治皆如上方也。

三十五、肠鸣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 ,补足外踝下留之。

三十六、目眩头倾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补足外踝下留之。

三十七、喉痹

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三十八、齿痛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

三十九、衄

衄而不止 血流,取足太阳, 血取手太阳,不已,刺腕骨下,不已刺 中出血。

四十、喘

中热而喘,取足少阳 中血络。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四十一、怒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

四十二、颇(若感切)

刺手阳明。颇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

四十三、项痛

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

四十四、足

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补其荣而通其俞。

四十五、下血

病注下血,取曲泉。

四十六、疝

痛在小腹,小腹痛不得大小便,名曰疝。得之寒,刺小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四十七、转筋

转筋于阳治其阴,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转筋者,立而驻之,可令遂已。

四十八、厥

厥,挟脊而痛者至项,头沉沉然,目KT KT 然,腰脊强,取足太阳 中血络。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谷谷,便溲难,取足太阴。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阳明之厥则巅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面热,胁痛, 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小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四十九、痫

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膀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五十、霍乱

霍乱刺俞傍五,阳明及上傍三。

五十一、目痛

目中赤痛,从内 始,取之阴跷。

五十二、卒然无音

帝曰∶人之卒然忧恚而地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方少师曰∶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咙,分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声音之户也;口唇者,声音之扇也;

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桑不开,气失也。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浓,其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曰∶刺之奈何?曰足∶足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