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针灸逢源》

vince 0

目录

藏腑募穴

中府(肺募)巨关(心募)期门(肝募)章门(脾募)京门(肾募)日月(胆募)中脘(胃募)天枢(大肠募)关元(小肠募)石门(三焦募)中极(膀胱募)东垣曰。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引阳也。若六淫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于胃之合。及诸腹之募者必危。

脏腑穴

肺(三椎下)心(五椎下)肝(九椎下)脾(十一椎下)肾(十四椎下)厥阴(四椎下)胆(十椎下)胃(十二椎下)三焦(十三椎下)大肠(十六椎下)小肠(十八椎下)膀胱(十九椎下)东垣曰。天外风寒之邪乘中而外入。在人之背上腑脏。是人之受天外风邪。亦有二说。中于阳则流于经。此病始于外寒。终归外热。故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

(募作膜。肉间膜系为藏气结聚之所。故募在阴也。犹委输之输。六阴六阳之气由之转输传。送故在阳也)

八会

腑会中脘(胃募也。六腑取禀于胃。故曰腑会)脏会章门(脾募也。五脏皆禀于脾。故曰脏会)筋会阳陵泉(足少阳之筋结于此肝主筋。胆为之合。故曰筋会。)髓会悬钟(诸髓皆属于骨。故曰髓会。人能健步。以髓会绝骨也。)血会膈(谷气由膈达于上焦化精微为血之处。故曰血会。)骨会大椎(肩脊之骨会于此。故曰骨会。肩能任重。以骨会大椎也。)脉会太渊(平旦脉会于此。故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气会膻中。(此为三焦宗气所居是为上气海。故曰气会。)难经曰热病在内者。取会之气穴。

九门

飞门(唇也)户门(齿也)吸门(会厌也)贲门(胃之上口)幽门(太仓下口)阑门(小肠下口)魄门(肛门也○以上难经名曰七冲门)命门(精血之门。居前阴中)气门(溲溺之门。居前阴中。由气化而出。故曰气门。)

经外奇穴考

(其九十八穴)印堂一穴在鼻柱上两眉间陷中。(针一分。灸五壮)治小儿惊痫鼻准二穴在鼻柱尖上治鼻上生酒酢风。针出血。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治目热暴痛。用芦管子搐出血最效。

鱼腰二穴在眉中间治眼生垂帘翳膜(针入一分。沿皮向两旁)。

鱼尾二穴在目外头(针一分)治目疾。

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治眼红肿痛连头上其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颈。或以手紧纽其领令紫脉见即于紫脉上刺出血睛中二穴在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冷水淋一刻。方将三棱针于目外角离黑珠一分许。刺入半分之微。然后入金针约(数)分深旁入。自上层转拨向瞳神轻轻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见物。一饭顷出针轻扶偃卧。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针盘膝正坐。将箸一把两手握于胸前宁心正视其穴易得。一切内障年久不能视物。顷刻光明。

神秘穴也。凡学针人眼者。先试内障羊眼能针羊眼复明。方针人眼。不可造次。

聚泉一穴在舌上当舌中。吐出舌取之。有直缝。是穴(灸七壮)治哮喘久嗽。用生姜切片如钱浓。搭舌上。艾灸以清茶连生姜细嚼咽下。又治舌胎舌强。小针刺出血愈。

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脉上。治消渴。针出血。

左金津右玉液二穴在舌下两旁紫脉上。卷舌取之。治舌本肿痛。重舌喉痹。刺出血。

十宣十穴在手十指头上去爪甲一分每指各一穴治乳鹅。针出血。立效八邪八穴一名大都。在两手大指次指虎口赤白肉际握拳取之治头风牙痛一名上都在食指中指本节岐骨间。握拳取之。一名中都在中指无名指本节岐骨间。一名下都。在无名指小指本节岐骨间。俱治手臂红肿(针一分。灸五壮。)大骨空二穴在手大指中节上。屈指当骨尖治目久痛。及生翳膜内障。(灸七壮禁针)小骨空二穴在手小拇指第二节上屈指当骨尖治手节疼。目痛泪出(灸七壮)。

五虎四穴在手食指及无名指第二节骨尖上握拳取之治五指拘挛(灸五壮)。

中魁二穴在手中指第二节骨尖上屈指取之治五噎反胃(灸七壮)中泉二穴在手背腕中当阳阳池间陷中。治心痛及腹中诸气疼(灸二七壮)。

龙元二穴在两手掌后。其法用稻草量自手中。指头至掌第一横纹。折为四分乃复自横纹比量向臂。当草尽处两筋间是穴。治牙疼。(灸七壮。)高骨二穴(此即手髓孔穴)在掌后寸部前五分(针一寸半灸七壮)又脚髓孔二穴在足外踝后一寸。俱治手足痿痹半身不遂。

二白四穴在掌后横纹直上四寸一手有二穴一穴在筋内两筋间当间使后一寸。一穴在筋外。与筋内之穴相并。治痔漏。

肩柱骨二穴在肩端起骨尖上治瘰及手不能举动(灸七壮)肘尖二穴在两肘骨尖上治瘰可灸七七壮。

千金翼曰治肠痈。屈两肘尖头骨。各灸百壮。下脓血者愈。

夹脊二穴取法令病患合面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牵两肘尖当绳下脊间。用墨点记。两旁各开一寸半是穴。治霍乱转筋(灸百壮)。

内踝尖二穴在足内踝骨。尖上治下牙疼。脚内廉转筋(灸七壮)外踝尖二穴在足外踝骨尖上治脚外廉转筋。寒湿香港脚。(灸七壮。)髋骨四穴在足阳明梁丘穴两旁。各开一寸五分。两足共四穴治腿痛(灸七壮。)膝眼四穴在膝头骨下两旁陷中(针五分禁灸)治膝冷痛不已。

八风八穴在足五指岐骨间。俱治脚背红肿(针一分灸五壮)。

鬼眼四穴在手大拇指。去爪甲角如韭叶两指并起用帛缚之。当两指岐缝中。治鬼魅狐惑慌惚振惊。

又二穴在两足大指。取穴亦如在手者。治一切急魇暴绝。兼治五痫。正发时灸此四穴甚效。

鬼眼二穴在两腰眼宛宛中。治痨瘵(灸法见卷五传尸劳)。

(按千金翼云治腰痛灸腰目在尻上约左右又云在肾俞下三寸夹脊两旁各一寸半。以指按陷中。主治消渴。又胜玉歇曰腰痛中空穴最奇。似皆指此穴)。

两乳二穴在乳头下一指许。与乳头相直。骨间陷中妇人以乳头垂下到处是穴男左女右灸一处。艾灶如小麦大治呃逆立止灸三壮不止者不可治。

阑门二穴在曲骨旁三寸动脉中。治七疝奔豚。千金翼云在横骨旁三寸。治卵偏大。

灸泉阴百壮即此(一日。针一寸)囊底一穴在阴囊十字纹中。治肾脏风疮。小肠疝气(灸七壮艾灶如鼠粪)。

子宫子户二穴子宫在关元穴左边开中二寸。千金翼治妇人不孕漏胎腹痛灸胞门五十壮即此子户在关元穴右边开中二寸。千金翼治子死腹中胞衣不下。针入胞门一寸即此。

(按足少阴经气穴。一名胞门。一名子户。此在关元左右也大成有子宫二穴在中极旁三寸误)。

独阴二穴在足第二趾下横纹中。治干呕吐红小肠疝气。死胎胎衣不下(灸五壮)。

金鉴灸难产穴作足小指至阴。

卷五

证治参详

中风门

(有补遗)中风风邪入脏。以致气塞涎壅。不语昏危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凡觉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顽麻。将有中风之候。速针灸以上穴。

中风卒倒不醒神阙用净盐炒干。纳于脐中令满。上加浓姜一片灸百壮。至五百壮姜焦则易之。或以川椒代盐。或用椒于下。上盖以盐。再盖以姜。灸之亦佳。

丹田气海二穴俱连命门。实为生气之海。经脉之本灸之皆有大效。

目戴上足太阳之证。目上视。上视之甚而定直不动者。名戴眼也。

神庭丝竹空人中(景岳全书曰治目睛直视)脊骨三椎。并五椎上各灸七壮。齐下火立效背反张风气乘虚入于诸阳之经。则腰脊反折挛急如角弓之状。一名角弓反张也。

百会神门间使太冲仆参又法针哑门风府口噤手三阳之筋结入于颔颊。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风寒乘虚而入。其筋则挛。故令牙关急而口噤也。

人中承浆颊车合谷口眼斜此由邪犯阳明少阳经络水沟承浆颊车(针向地仓)地仓(针向颊车)听会客主人合谷凡口向右者。是左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陷中二七壮。艾炷如麦粒。向左者。是右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陷中二七壮。

喑哑心受风。故舌强不语。风寒客于会厌。故卒然无音。又有肾脉不上循喉咙挟舌本。则不能言。此肾虚热痰。

灵道鱼际阴谷复溜丰隆中风无汗恶寒针至阴(出血)昆仑阳跷中风有汗恶风针风府(以上二症太阳经中风也)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针陷谷。去阳明之贼针厉兑。泻阳明经之实热。(以上二症阳明经中风也)中风无汗身凉。针隐白。去太阴经之贼也。(此症太阴经中风也)中风有汗无热。针太(此症少阴经中风也)中风六症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木不仁者。厥阴之井大敦。针以通其经。少阳经之绝骨。灸以引其热也。

凡国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牙关紧闭者。急以针刺手指上十二井穴。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及绞肠痧症少商二穴商阳二穴中冲二穴关冲二穴少冲二穴少泽二穴瘫痪此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

肩井肩曲池阳合谷中渚风市阳陵泉阳辅昆仑足三里半身不遂此由气血不周。一名偏枯是也。或但手不举口不能言。而无他症者。此中经也。各随其经络俞穴而针灸之。兼用药补血养筋。方能有效。

百会肩井肩曲池手三里列缺风市绝骨足三里以上穴。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