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陈氏幼科秘诀》

vince 0

初生

小儿生下,以甘草、黄连、马料豆多煎汤与之服。盖秽吞胸中,吐以甘草;秽入腹中,利以黄连也。茯苓丸能治初生小儿腹满气短,不能饮乳。是秽物入腹所致,若胎中受寒,令小儿腹痛亦治。

茯苓丸

赤茯苓 黄连(寒症不用,宜用芍药)

蜜丸桐子大,乳汁下一丸。

沐浴

宜益母草汤。令儿体滑,血脉流通,免生疮疾。

益母草 黄连(各一两) 蛇床子 苦参(各二两) 本(五钱) 朱砂 雄黄(各一钱)

又方 桃枝 梓枝。

煎汤临浴时加猪胆一个入内。

噤风

噤风者,初生七日内忽然目闭、口噤,啼声不出,下青粪,舌上有 肉如栗,吃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皆通。由在胎受热毒流入心脾,故见于喉舌之间。或初生时为风邪搏击所致,名犯风噤。口中白栗用绵裹,指蘸水擦破。百二十日内俱有此患。一口噤不乳,腹急多啼,牙关紧闭与撮口相似,赤者心噤,白者肺噤。

撮口

撮口者,面目黄肿或赤,喘急啼声不出,由胎受热气兼风热入脐,流毒于心脾,故舌强唇青,聚口撮而饮乳有妨,若口吐白沫,四肢冷,不治。或肚胀青筋,吊肠卵疝,内气引痛,皆肠胃郁结所致,十救二三,月内尤急,周岁始免。用白僵蚕直而明亮者佳二条,去丝嘴,炙脆为末,蜜调敷人中即瘥。或研牛黄一钱和竹沥抹口中亦治。(按∶牛黄要嫩黄轻虚,重叠可揭,气息微香,摩指甲竟透者。)

脐风

脐风者,断脐后水湿风冷入脐,流于心肺,甚则发搐成惊。若脐凸四傍青黑,撮口不开,是为内撮。爪黑者死。用赤脚蜈蚣一条,蝎尾四个,僵蚕七条,瞿麦五分,为末。先以鹅羽管吹鼻内,得喷嚏啼哭为可治。后用薄荷汤调服,三者名虽不同,其原则一。皆因里气郁结壅闭不通,由断脐太短,结得不紧,外风入脐或牵动脐带,水入生疮所致。撮口尤其治当疏利,并用余家小红丸下之后,用抱龙丸、牛黄丸等。

心热发惊,面青啼不出,吐白沫,腹胀硬,脐四边浮肿,舌强不进乳,不与噤风同。初生小儿热在胸膛频频作声,弩胀,治法宜去风。此症眉青脸赤,勿用药。治儿口噤牙关闭者,用天南星去皮脐为细末,加龙脑少许和均,指蘸姜汁,同药擦牙上。

小红丸(又名辰砂丸)

全蝎(去毒洗净,一两) 南星(一两) 珍珠(一钱) 朱砂(四钱五分) 巴霜(二钱五分)

为末,糯米糊丸如芥子大,每岁三五丸,看小儿强弱用。十岁以外百丸方效,灯心汤下。须要活法加减用之,方称弄斧之手。如六七十丸、四五十丸。在用之者才酌。

抱龙丸

天竺黄(一两) 胆星(四两) 雄黄(五钱)

蜜丸,圆眼核大,约重一钱,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辰砂为衣亦可。

牛黄丸

枳实 黄连(各一两) 胆星(二两) 天竺黄(五钱) 天麻(五钱) 僵蚕 金蝎(各三钱) 雄黄(三钱) 龙齿( ,三钱) 牛黄(一钱) 麝香 冰片(各钱半)

蜜丸蜡封,用则去蜡,薄荷汤、灯心汤化下。

气闭

儿生一二日,大小便不通,腹胀满而欲绝,此胎毒之气郁闭所致。急令妇人温水漱口,吸儿前后心、脐下及手足心,共七处,各吸五七口,赤红色为度。气散而自通,不然救亦无用。服余家小黑丸及葱白散。葱白四寸,人乳内同捣如泥,敷入儿口,与乳,使吐后用当归散。

当归散

当归(八分) 木通(六分) 连翘(五分) 滑石(六分) 甘草梢(三分)

水一钟煎,不时服。

小黑丸

木香(一两五分) 丁香(七钱五分) 肉蔻(曲包煨,十个) 杏仁(去皮尖,百二十粒) 百草霜(一两)

巴霜前药每一两加巴霜一钱,丸法用法与小红丸同。

儿生下体青白无血色,日夜啼不止,体仰而 ,腹满不乳,大便青白,是在胎为风冷所伤而然。时时吐 ,或腹中如鸡子黄,接之如小鸡声而后出,若不急治则成痫,宜用余家小黑丸及养脏汤。

养脏汤

白术(八分) 芍药(六分) 茯神(七分) 川芎(五分) 藿香(六分) 甘草(四分) 木香(三分)钩藤(三分) 泽泻 肉豆蔻(各七分)

水一钟,姜三片,煎服。

伤风

风邪感于腠理,先入于肺,肺主皮毛,其身日夜发热无汗,鼻塞气粗,不恶寒而恶风,当风乃憎寒,呵欠烦闷,口中气热,当表散,宜加减芎苏饮。

芎苏饮

黄芩 柴胡 紫苏 前胡 枳壳 半夏 桔梗 防风 山楂 茯苓 陈皮 甘草 干葛

头痛加川芎或白芷;偏身及肢节痛加羌活;夹食去枳壳加青皮、枳实或苍术;四五日热不退加麻黄,服麻黄又不退,热入里也,去紫苏、枳壳、防风,加枳实、竹叶、石膏,用余家小红丸下之。

有痰,前饮内加贝母、天花粉或胆星;热稍退而嗽,前饮内去紫苏、防风,加桑白皮、杏仁或贝母,先当用小红丸下之;嗽不转者,热郁在肺,而气不得宣通,加麻黄、石膏;嗽甚见血,加山栀、石膏;嗽久虽无血,亦加山栀;略有余热,前饮内去紫苏、柴胡、防风,加石膏。

儿百日内身热,当用脱甲散,四五日不止用小红丸。

脱甲散

银柴胡 龙胆草 知母 麻根(各三钱)川芎 当归(各二钱) 茯苓 人参(各一钱) 甘草(一钱) 葱白头(一个)

煎服。

咳嗽

咳嗽属肺,风热郁于肺则生痰,故嗽有喉间作小鸡声者,先用小红丸下之。不惟下痰,且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腑不实脏不能实也。大率顺气化痰清肺为主,宜清金贝母汤。

清金贝母汤

贝母 杏仁 桑皮 花粉 桔梗 枳壳 甘草 黄芩 木通 苏子 陈皮 茯苓

痰甚加胆星;食积痰去贝母,加制半夏、山楂;痰而嗽甚加山栀;喘加马兜铃或紫菀;嗽而血加山栀、石膏;嗽而气逆,倍苏子;嗽不转加麻黄、石膏;嗽久加款冬花、马兜铃,或瓜蒌仁、紫菀、五味、乌梅。

食枳痰须用制半夏、枳实、青皮、枳壳,嗽甚,眼白上有 肉生者,此嗽伤血分也,宜服生地、当归入血分,槟榔下其气。

疟者有暑、有痰、有风、有湿、有食。儿病多食风痰,无汗要有汗,散风邪为主。大人兼补,小儿不必,宜清脾退热饮。

清脾退热饮

柴胡 黄芩 枳壳 半夏 花粉 青皮 槟榔 山楂 常山 草果 茯苓 陈皮 甘草

暑加香薷,渴甚加石膏,湿加苍术。

有汗要无汗,扶正气为主。大人小儿俱带发散,用加减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人参 白术 黄 柴胡 归身 升麻 黄芩 陈皮 茯苓

加减法如前。

久疟一补一泻,柴胡、黄芩、枳实、半夏、槟榔、山楂、白术、茯芩、陈皮、甘草。

疟后寒热虽停,尚有余热,宜清脾退热饮去常山、草果,加地骨皮、知母,腹胀加桔梗、卜子。

疟母者,寒热时血气与邪相争,饮冷所致。结块在胁下,宜鳖甲丸、阿魏丸等。

鳖甲丸

生地 当归 川芎 红花 牡丹皮 槟榔 蓬术 香附 浓朴 鳖甲(醋炙) 穿山甲

尤妙。

阿魏丸

阿魏(沸汤泡) 雄黄(研末,各二钱半) 辰砂(研末,一钱半)

面糊丸,绿豆大。

胎疟六七发过,即宜截,久则元气虚。久疟成劳,用四兽饮、截疟饮。

四兽饮

常山(三钱) 枳壳(三钱) 槟榔(一个) 生姜(五片)

水煎,五更服。

截疟饮

全归(三钱) 川芎(三钱) 甘草(三钱) 何首乌(二两,新而大者佳)

阴阳水各一大碗,煎一碗,临日面朝东,五更温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