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难
二十四难曰: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否?然。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温于骨髓。故骨髓不温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润泽,无润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
肾主骨,其荣发。戊笃己死,土胜水也。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则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
脾主肉,其荣唇,甲笃乙死,木胜土也。人中满,旧讹作肉满,依《灵枢》改。
足厥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卷。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故脉不荣即筋缩急,筋缩急即引卵与舌,故舌卷卵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
肝主筋,聚于阴器而终于舌本,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弗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
肺主皮,其荣毛。丙笃丁死,火胜金也。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黑如黎,此血先死,壬日笃,癸日死。
心主脉,其荣色。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五阴气俱绝,则目眩转,转则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五阴,五脏之阴也。五脏主藏五神,目瞑不见,神败光失也。
六阳气俱绝,则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即气先死,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六阳,六腑之阳也。阳主外卫,阳亡表泄,故出绝汗。此篇全引《灵枢·病传》文,旧误在经脉中。而字句微异。其讹舛之甚者,依《灵枢》正之。
二十五难
二十五难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也,与手少阳三焦为表里。
二十六难
二十六难曰:三焦何禀何主?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当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者,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
膻中者,《素问·十二脏相使》: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膻中即心包所在。玉堂,任脉穴,气街,足阳明穴,其府在气街,府,气府也,《素问·气府论》:经络腧穴,气之府也。气街,气之道路也,《灵枢·标本》: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盖气之所聚会曰府,气之所通达曰街。足阳明,脏腑之原,多血多气,故独有气街之名。三焦下腧,并足太阳之经,下行胸中,出于委阳,见《灵枢·本输》,路由阳明之气街,在毛际两旁。是亦三焦之气府也。三焦之经,为手少阳三焦相火,生脾胃而化水谷,全赖乎此。故上焦主受纳饮食,中焦主腐化水谷,下焦主传输便溺,所谓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十二脏相使语。缘其火足土燥,蒸水化气,气降水生,注于膀胱,而后水道能出也。
二十七难
二十七难曰: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然: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阳络者,阳跷之络也,阴络者,阴跷之络也,故络有十五焉。
十五络,见《灵枢·经别》。本以督脉之别、任脉之别与脾之大络,合为十五,不数阴阳二跷,与此不同。
二十八难
二十八难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不拘于经,不与经脉同行也。
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然。天雨下降,沟渠满溢,当此之时,霶霈妄行,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十二经脉,各有疆界,自经脉而入奇经,则经脉不能复拘。譬之天雨下降,沟渠满溢,霶霈妄行,不拘井田分画之旧制也。
二十九难
二十九难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经也?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下极,篡后之屏翳穴,即会阴也。督行于背,自脊里而上风府,督脉穴名。入于脑中。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络舌。
中极,任脉穴名。任行于腹,自腹里而上关元,任脉穴名。升于头上。
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并足阳明之经,《素问·经络论》作少阴之经。旧本误在骨空论。按,冲脉起于足阳明之气冲,上会横骨、大赫等十一穴,皆足少阴经也。
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回,绕也。
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也。
阳跷,足太阳之别,起于足太阳之申脉,循外踝上行,入于足少阳之风池也。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阴跷,足少阴之别,起于足少阴之照海,循内踝,上至咽喉,而交冲脉。
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故阳维起于诸阳会,阴维起于诸阴交也。
阳维、阴维,维络于身,阳维主一身之表,起于诸阳会,足太阳之金门也,阴维主一身之里,起于诸阴交,足少阴之筑宾也。
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气,蓄则肿热,砭射之也。
八脉者,十二经之络脉也。经脉隆盛,入于八脉,则溢蓄于外,不能灌溉诸经,故经脉不能拘之。其受邪气感袭,则表阳蓄积,而生肿热,宜以砭石泻之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