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集验方》

vince 0

目录

治虚烦不眠及汗出不止方

治虚烦闷不得眠,千里流水汤方。

半夏(三两洗) 生姜(四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酸枣仁(二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三两) 黄芩(二两) 萆 (二两) 人参(二两) 茯苓(四两) 秫米(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扬之万遍,澄清一斗,煮诸药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酢、生葱。(《外台》卷十七)

治烦闷不得眠方。

生地黄(五两) 香豉(五合绵裹) 人参(二两) 粟米(三合) 茯苓(四两) 知母(四两) 麦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四服忌海藻、菘菜、芜荑、酢物。(《外台》卷十七)

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法。

生姜(四两) 半夏(二两洗) 橘皮(三两) 竹茹(二两) 枳实(二枚炙) 甘草(一两炙)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海藻、菘菜、饧。(《外台》卷十七)

治止汗粉药方。

牡蛎(二两熬) 附子(半两炮) 麻黄根(二两)

上三味,捣筛,以白粉一升和合粉汗,汗止。忌猪肉。(《外台》卷二十三)

汗后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方。

大枣(十三枚) 附子(一枚炮) 桂心(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外台》卷二十三)

治虚劳遗精及益智方

治梦失精方。

韭子(一升熬)

上一物,捣筛,酒服方寸匕,日再。神效。(《医心方》卷十三)

灸丈夫梦泄法。

灸足内踝上一寸,一名三阴交,二七壮,两脚皆灸,内踝踝上大脉并四指是。(《外台》卷十六)

治人心孔 塞,多忘,喜误方。

七月七日取蜘蛛网着领中,勿令人知,则永不忘也。(《肘后方》卷六

又方

丁酉日自至市买远志,着巾角中还,末服之,勿令人知。(《肘后方》卷六)

孔子枕中神效方。

龟甲、龙骨、远志、石上菖蒲分等,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令人大圣。(《医心方》卷二十六)

开心散,令人不忘方。

菖蒲 茯苓(各三两) 人参(二两) 远志(四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食后水服方寸匕,日一服。恒服之佳。(《医心方》卷二十六)

治人嗜眠喜睡方。

麻黄、术各五分、甘草三分,日中向南捣末,服一方寸匕,日三,令人不忘。(《肘后方》卷六)

治服石虚热水肿方

葱豆洗汤,治虚热及服石热,当风露卧,冷湿伤肌,热阻在里,变成热风水病,心腹肿满,气急不得下头,小便不利,大便难,四肢肿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蚕色,阴卵坚肿如升,茎肿生疮,臭如死鼠,此皆虚损,肾中有热,强取风冷,湿痹故也。内宜根据方服诸利水药,外宜以此汤洗四肢,讫,以葱豆膏敷之。别以猪蹄汤洗疮烂处及卵肿也方。

赤小豆(一升) 葱(合青切一升) 蒺藜子(一升碎) 菘菜子(一升舂碎) 蒴(切五升) 巴

上六味,以水一石二斗,煮取四斗,以淋洗身肿处。(《外台》卷二十)

猪蹄洗汤,治丈夫服石有虚,因劳损热盛当风卧,伤于风湿,身变成热,风水肿病,腹满气急,四肢欲肿,小便不利,阴卵坚肿,茎肿生疮,赤烂臭如死鼠,名水疽,以汤洗之方。

猪蹄(一双) 黄柏(五两锉) 蒴 根(切三升) 葶苈子(五合) 蒺藜子(一升)

上五味,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冷以洗之,日三。(《外台》卷二十)

葱白膏方,治与前葱豆汤同。

葱青白(切半升) 菘菜子(半升) 葶苈子(半升破) 蒴 (切半升) 青木香(二两切) 莽草

上九味,以猪肪五升煎之三沸,令水气竭,去滓,敷痛处。(《外台》卷二十)

治诸虫方

夫九虫者,一曰伏虫,长四寸;二曰蛔虫,长一尺;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曰肉虫,状如烂杏;五曰肺虫,状如蚕形;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七曰弱虫,状如瓜瓣;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九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伏虫,群虫之主也。蛔虫贯心则杀人。白虫相生,子孙转大,长至四、五尺,亦能杀人。肉虫令人烦满。肺虫令人咳嗽。胃虫令人呕吐,胃逆喜哕。弱虫又名隔虫,令人多唾。赤虫令人肠鸣。蛲虫居胴肠,多则为痔,剧则为癞,因人疮处,以生诸痈疽、癣 、 疥。龋虫无所不为,人亦不必尽有,有亦不必尽多,或偏有,或偏无者。此诸虫根据肠胃之间,若腑脏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之动而变成诸患也。(《外台》卷二十六)

贯众丸,主治九虫动作诸病方。

贯众(熬) 石蚕(熬五分) 野狼牙(四分) 芦(二分) 蜀漆(六分炙) 僵蚕(三分熬) 雷

上十味,捣筛,蜜丸,空心暖浆水服三十丸,日三。不知稍加之。白虫用榧子汤服。(《外台》卷二十六)

治长虫,鸡子丸方。

鸡子白(三枚) 干漆(四两熬一本无) 腊(三两) 粳米粉(半斤)

上四味,内铜器中,于微火上煎,搅令调,内粉,令凝可丸,置土上温,乃内鸡子,搅令相得,又煎令可丸,宿勿食,以饮下小豆许大一百二十丸,小儿五十丸。效验。(《外台》卷

又方

取楝实,以淳苦酒中渍再宿,以绵裹,内下部中,令入三寸许,一日易之。(《外台》卷二十

治蛔虫攻心腹痛方。

取薏苡根二斤锉,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先食尽取之,虫死尽出。(《外台》卷二十六)

治蛔虫,或攻心痛如刺,口中吐清水方。

以鸡子一枚,开头去黄,以好漆少许,内中相和,仰头吞之,虫悉出矣。(《外台》卷二十六)

治蛲虫在胃中,渐渐羸人方。

淳酒 白蜜 好漆(各一升)

上三味,合铜器中,微火上煎之,令可丸,丸如桃核大一枚,宿勿食,空腹温酒下,虫不下,再服之(《外台》卷二十六)

治三虫方。

真珠(一两研) 乱发(如鸡子大烧末)

上二味,内苦酒中,旦空腹顿服之,令尽。(《外台》卷二十六)

又方

捣桃叶,绞取汁,饮一升。(《外台》卷二十六)

治寸白虫方。

取茱萸根洗去土,切一升,渍一宿,平旦分再服。取树北阴地根。(《医心方》卷七)

又方

桑根白皮,切三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宿无食,一顿服之。(《医心方》卷七)

卷第六

治中蛊毒方

人有养畜,蛊毒以病患,凡诊法∶中蛊状,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齿,或吐下血,不即

治之,食人五脏,尽即死矣。欲知是蛊与非,当令病患唾水,沉者是,浮者非也。(《外台》卷二十八)

治中蛊方。

以猪胆导下部至良。(《外台》卷二十八)

治中蛊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烂肝方。

茜草根 荷根(各三两)

上二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顿服,即愈。又自当呼蛊主姓名。

又方

巴豆(一枚去心皮熬) 豉(三粒) 釜底墨(方寸匕)

上三味,捣,分作三丸,饮下一丸,须臾当下蛊毒,不下,更服一丸。(《外台》卷二十八)

治中蛊吐血方。

羊皮(方三寸败鼓皮亦佳) 苦参(二两) 荷根(三两) 黄连(二两) 当归(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分三服。(《外台》卷二十八)

又方

羚羊皮(方寸匕) 荷根(四两) 苦参 黄连(各二两) 当归 犀角 升麻(各三两)

上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蛊即出。(《肘后方》卷七)

又方

取桑木心锉一斛,于釜中以水淹之,令上有三寸,煮取二斗,澄取清,又微火煎得五升,宿

治饮食中蛊毒,令人腹内坚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色变无常方。

雄黄 丹砂 藜芦(各一分)

上三味,捣筛,旦以井华水服一刀圭,有蛊当吐,不吐非蛊。(《医心方》卷十八)

治下部若蛊食入,从后孔见肠方。

虾蟆青背长身者,乌鸡骨各烧作屑,分等,令之以吹下部孔中,大良。(《医心方》卷十八)

治卒中蛊,下血如鸡肝者,昼夜去石余血,四脏悉坏,唯心未毁,或乃鼻破待死者方。

桔梗捣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医心方》卷十八)

又方。

隐忍根捣汁二升,分三服。桔梗苗也。(《医心方》卷十八)

治鬼泣、蛊泣、毒瓦斯变化无常,鲛鱼皮散方。

鲛鱼皮(鹊鱼斑皮是) 犀角 麝香(研) 龙骨 丹砂(研) 雄黄(研) 荷叶 鹿角(炙各一分) 蜈蚣(一枚炙) 椒(一分汗) 干姜(一分) 贝子(十枚) 鸡舌香(一分)

上十三味,捣筛为散,空心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外台》卷二十八)

治蛊似蛔方。

雄黄(研) 麝香(研)

上二味,各如大豆许,取生羊肺如指大,以刀开,取雄黄等末,以肺裹吞之。(《外台》卷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