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养亲汤
紫苏子(主气喘咳嗽) 白芥子(主痰) 萝卜子(主食痞兼痰)
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霞天膏
此方即倒仓法,传自西域。有人指予投煎剂治痰,而逐推展之。
黄牯牛(一具,选纯黄肥泽无病才一二岁者)
上洗净,取四腿项脊,去筋膜,将精肉切成块子如栗大,秤三十斤,或四五十斤,于静室,以大铜锅(无则新铁锅)加长流水煮之,不时搅动,另以一新锅煮沸汤,旋加,常使水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烂如泥,漉去渣,却将肉汁以细布漉小铜锅,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搅,不加熟水,只以汁渐如稀饧,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此节火候最要小心,不然坏矣。)大段每肉十二斤,可炼膏一斤为度,瓷器盛之,是名霞天膏也。用调煎剂,初少渐多,沸热自然溶化。若用和丸剂,则每三分,搀白面一分,同煮成糊,或同炼蜜调匀,寒天久收,若生霉,用重汤煮过,热天冷水窨之,可留三日。
鹿丸
(以下四方王师秘授 ∶音催。尊虽切。赤子阴也。见《老子》。)
鹿禀纯阳,一名斑龙。 者,天地初分之气,牝牡相感之精也。医书称鹿茸、角、血、髓,大补益于人,此 则入神矣。其法用初生牡鹿三五双,苑囿驯养,每日以人参煎汤,同一切药草,任其饮食。久之,以硫黄细末和入,从少至多。燥则渐减,周而复始。大约三年之内,一旦毛脱筋露,气胜阳极,却别以牝鹿隔苑诱之,欲交不得,或泄精于外,或令其一交,即设法取其精,收置瓷器,香粘如饧,是为 也。
随人所宜补药,古方如八味地黄丸、补阴丸、固本丸之类。以此 加炼蜜三分之一,同和丸剂,或以和鹿角霜一味为丸,空心盐酒送下。用起虚瘵危疾尤捷。予之胎羸,赖此再造,愿与人人共之。
斑龙宴
此鹿不拘初生,但驯养牡鹿,或一、二只,每日煎人参一两汤饮之,渣和草料饲之。每用预夜减食,次晨空心,以布缚鹿于床,首低尾昂,用三棱针刺眼大 前毛孔,名天池穴。
银管三寸许,插向鼻梁,吮其血,和以药酒,(任意,或八珍散加沉香、木香煮者。)尽量。
月可一度,鹿无恙。若有屠刺鹿血,乘热和酒一醉,亦妙。
内鹿髓丸
与宴之鹿,脑髓、骨髓、脊髓尽取同煎成油,漉净。秤每一两加炼蜜二两,又炼相得,瓷器封收。每服补药,不拘何方,用以和剂,如鹿 法。
外鹿髓丸
不拘猎、家、屠市所有,鹿之胫骨髓煎作油,漉净加蜜,如前炼法。每用和古方摩腰膏、九阳丹之类,老姜汤化少许,以擦摩肾俞,大补元气。凡骨节痛,属虚寒者,其效如神。
黄鹤丹
此方铢衣翁在黄鹤楼所授,悬壶轻 ,故名。
香附(气失其平则为疾,此为君,此为用矣。) 黄连(凡疾之所在为邪火,单用生心,固非泻心火例矣。)
二味香附为主,黄连减半,俱选择净料,共制为极细末,水糊为丸梧子大。假如外感,姜葱汤下;内伤,米饮下;血病,酒下;气病,木香汤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汤下。
余可类推。
青囊丸
此方邵真人祷母病,感方士所授,予则受于女医某。
香附子(略炒,不拘多少,为主) 乌药(略泡,减附三分之一。)
上为细末,水醋煮和为丸梧子大。随证用引,如头痛茶下,痰姜汤之类。多用酒下为妙。
天一丸
(此方自制)
灯芯(用十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芯,取出,又晒干入药,用二两五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矣。) 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两) 滑石(水飞过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
一方人参用六两,白术六两,甘草四两,同熬膏,亦妙。
上灯芯等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换引。大段小儿生理向上,本天一生水之妙。凡治病,以水道通利为快捷方式也。
异类有情丸
(此方自制)
鹿角霜 鹿茸 龟板(八字文具者。醇酒浸七日,酥炙透黄) 虎胫骨(新而真者,长流水浸七日,蜜酥和炙透)
上霜、板各三两六钱,茸、胫各二两四钱,重罗极细,用水火炼白蜜,入 猪脊骨髓九条,同舂剂为丸如梧子大。每空心盐汤下五、七十丸,周而复始。丈夫中年觉衰,便可服饵。此方,鹿纯阳也,龟纯阴也,血气有情,各从其类,非金石草木例也。如浓味善饮之人,可加猪胆汁一、二合于和剂中,以寓降火之义。
女金丹
(此古方胜金丸,武夷翁授予配制之法。)
本 当归 赤石脂(赤白均可) 白芍药 人参 白薇 川芎(不见火) 牡丹皮 桂心白芷 白术 白茯苓 元胡索 没药 甘草(以上各一两)
十五味,除石脂、没药另研外,余皆以醇酒浸三日,烘晒干,为细末,足十五两。
香附子(去皮毛,以米醋浸三日,略炒。为细末,足十五两)
上十六味,和合,重罗数过,炼蜜丸如弹子大,瓷器封收。每取七丸,虔心鸡未鸣时服一丸。先以薄荷汤或茶灌漱咽喉,后细嚼,以温酒或白汤送下,食物、干果压之。服至四十九丸为一剂,以癸水调下受妊为度。妊中三日一丸,产后二日一丸,百日止。尽人事而不育焉,天矣。人为一卤莽,诿曰天之命。予兹为世之乏嗣者惜焉!
驻阳小丹炼法
(此本古方,主乌须不验。方外一衲,因予小惠,报以炼法。)
茯神(四两,去心) 赤石脂(火 存性,四两) 辰砂(水飞,二两) 乳香(二两,灯芯研) 川椒(二两,净,以炭烧黄土地至通红,扫净,置椒于上,以瓦缶掩之,令为出汗)
上五味,为细末,以人乳和稀剂,入鹅、鸭蛋壳内,糊封完固,加以绛袋,令体洁妇人带于胸乳之间,四十九日,日夕不离,取出干透则成,否则坏。再研,用枣肉和为丸绿豆大。每日空心人乳送下,或人参、麦门冬汤代之,卧时酒下亦可。凡心血不足,怔忡、健忘等疾皆宜。
固本丸制法
(此方多谓效迟,而有痰者,往往泥膈,遂生厌心,殊不知古人制方,真有口诀。)
生地黄(怀庆新肥者,竹刀切) 麦门冬(去心,二味各一斤半,淡酒浸一日,盐点汤浸三日) 熟地黄 天门冬(去心膜,二味各一斤半,生姜自然汁浸二日,醇酒浸一日)
上四味,但不犯铁,浸足,同磨,或擂,以渣尽为度,旋加水,亦如造浆粉之法(少加杏仁,则易澄脚矣)。其澄底药泥,晒干,乳钵成末,加面,取净一斤,用人参,另为细末,四两。五味共加炼蜜为丸,常服酒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