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麻疹作痢,谓之夹疹痢,因毒热未解,移于大肠所致。有腹痛欲解,或赤或白,或赤白相兼者,悉用清热导滞汤主之。若见痢色紫黯,或如痈脓,屋漏水,鸡肝色,黑豆汁,气喘燥渴,发呃不食,皆不可治。若麻出之时,曾作泻痢,未经清解,至没后变成休息痢,里急后重,昼夜无度,此余毒留于大肠,须分虚实用药。实者三黄丸利之,虚者香连丸和之,再以黄芩汤养血行气,血和则便脓自愈,气行则后重自除,正此谓也。
大小便闭
麻疹大便闭者,乃火邪留结大肠,结而不解,致毒内攻,故无论前后,即与润利无妨。小水赤涩者,初起正出时为正候,若见于正没及没后,为遗毒不散,宜用导赤散治之。如仍不通,或因大便闭结所致,通其大便,小便自利。
沉睡
凡麻疹热轻,神安气安,醒睡如常吉也。设当发热正出之时,昏昏沉睡,必是火邪内郁,未透于表,速宜胜药宣发,佐以清热,免致后患。若正没及没后见此,又是热退神清,多睡以养元复元气,不为害也。倘昏睡不省人事,不知痛痒,或似睡非睡等症,皆在不治。又有一等面肿目闭者,乃脾经火旺,治以泻黄利水,火退,目闭自开。
麻疳
麻后发热成疳,初时夜间身热自汗即退,或日晡时面红神倦嗜卧,微热得汗稍解,日复如是,宜早为施治,用黄连解毒汤主之。倘延迟失治,或四五十日、或百日、或一二年,形体日瘦,腹膨泄泻,不可救药。
妊娠出疹
凡妇人怀胎出疹,不可与寻常同论,须以安胎清热为主,使胎无犯,而麻易没也,宜四物汤,加条芩、白术、艾叶、砂仁。如胎气上冲,急用苎根、艾叶煎汤,磨槟榔少许,服之即安。
盖痘疹
凡小儿出痘方愈,随即出疹,名盖痘疹。因痘后余毒未尽,更兼不戒口腹,外感风寒,以致遍身出疹,色赤作痒,如如粟米,渐成云片,宜加味消毒饮,疏风清热,疹即愈矣。
瘾疹
瘾疹者,发必多痒,色则红赤,隐隐于皮肤之间,乃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感风湿,先用加减羌活散,疏风散湿,继以加味消毒饮,清热解毒,表里清而疹自愈。
禁忌
凡麻疹初出,切戒风寒生冷,如一犯之,则皮肤闭密,毒瓦斯壅滞,遂变浑身青紫,而毒反内攻,烦躁腹痛,气喘闷乱,诸症作矣。欲出不出,危亡立至,首宜慎之。至于饮食,尤宜戒忌,鸡鱼炙 ,盐醋五辛之类,须过七七之后,方宜食之。惟宜食淡,不可纵口,致生他疾。若误食鸡鱼,则终身粟起如鸡皮之状,误食猪肉,则每岁出疹之月,多致下利,误食盐醋,必致咳嗽,亦遇出疹时必发,误食五辛,则不时多生惊热。此皆出疹之家,不可略意,而遗小儿终身之患也。戒之慎之。
麻疹备用诸方
宣毒发表汤
升麻 葛根 荆芥 防风 薄荷叶 枳壳 桔梗 前胡 连翘 牛蒡子 木通 生甘草 淡竹叶
引加芫荽,水煎。外感寒邪,加麻黄,夏月勿用。食滞加南山楂。内热加黄芩。
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赤芍 生甘草
引加芫荽。水煎。
防风解毒汤
荆芥 防风 连翘 枳壳 牛蒡子 桔梗 石膏 知母 木通 生甘草 淡竹叶
引加灯心,水煎温服。
加味黄连解毒汤
黄芩 黄连 黄柏 元参 山栀仁 桔梗 石膏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知母 木通 生甘草
水煎服。
桂枝解毒汤
麻黄 桂枝 赤芍 甘草 荆芥 防风 川芎 羌活 桔梗 人参 牛蒡子
生姜引,水煎。
升麻解毒汤
升麻 葛根 荆芥 防风 柴胡 前胡 甘草 桔梗 羌活 牛蒡子 连翘 赤芍
引用竹叶,水煎。
荆防败毒散
羌活 荆芥 独活 防风 茯苓 生甘草 枳壳 柴胡 前胡 川芎 桔梗
引用生姜,水煎服。
当归六黄汤
当归 黄连 黄芩 黄柏 黄 山栀仁 生地 熟地
引加浮小麦,水煎服。
茅花汤
生地 丹皮 归身 甘草 茅花 元参 百草霜
水煎服。
犀角地黄汤
犀角 丹皮 生地 白芍
水煎服。
竹茹石膏汤
半夏(姜制) 赤苓 石膏( ) 陈皮 生甘草 竹茹
引用生姜,水煎服。
升麻泽泻汤
赤苓 猪苓 泽泻 甘草 滑石 升麻
用引灯芯,水煎服。
黄芩芍药汤
黄芩 黄连 当归 白芍 升麻 甘草 生地 木通 枳壳
或加大黄。水煎服。
羌活散
羌活 防风 川芎 前胡 枳壳 桔梗 薄荷 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加连翘、蝉蜕、茯苓,名加味羌活散。
消毒饮
荆芥 防风 桔梗 枳壳 牛蒡子 升麻 苏叶 甘草 石膏
引用生姜,水煎服。
本方去枳壳、桔梗、苏叶、石膏,加连翘、赤芍、山楂,名加减消毒饮。
养营汤
人参 当归 赤芍 红花 甘草
水煎服。
羌防内托散
羌活 防风 葛根 桔梗 楂肉 地骨皮 蝉蜕 僵蚕 连翘 甘草
引用姜、枣,水煎服。
清热黄芩汤
黄芩 赤芍 木通 防风 葛根 桔梗 楂肉 元参 连翘 蝉蜕 僵蚕 花粉 石膏 地骨皮
引用灯芯,水煎服。
黄连解毒汤
黄连 黄芩 黄柏 黑山栀
水煎服。
滋阴凉血汤
当归 白芍 川芎 柴胡 葛根 牛蒡子 黄芩 连翘 红花
水煎服。
大青汤
大青草 元参 桔梗 石膏 知母 人中黄 栀子仁 木通 升麻
水煎服。
元参解毒汤
元参 甘草 桔梗 山栀 黄芩 葛根 荆芥 生地
水煎服。
柴连解毒汤
柴胡 黄芩 黄连 元参 知母 贝母 防风 赤芍 连翘 牛蒡子 陈皮 甘草
水煎服。
化斑汤
人参 知母 石膏 牛蒡子 连翘 升麻 地骨皮 竹叶 甘草 粳米
水煎服。
人参白虎汤
人参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水煎服。去人参即白虎汤。
疏风解毒饮
荆芥 牛蒡子 丹皮 元参 贝母 苏叶 黄连 甘草 麦冬
水煎服。
小柴胡汤
人参 半夏 甘草 黄芩 柴胡
引用生姜,水煎。
黄芩橘皮汤
黄芩 陈皮 干葛 杏仁 枳实 麻黄 浓朴 甘草
水煎服。
凉血解毒汤
当归 生地 紫草 红花 丹皮 连翘 白芷 川连 甘草 桔梗
引用灯芯,水煎服。
小承气汤
大黄 浓朴 枳实
水煎服。
却暑丹
黄芩 甘草(各五钱) 朱砂(二钱)
研末蜜丸,麦冬汤下。
泻白散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粳米
水煎服。
甘桔汤
甘草 桔梗 连翘 元参 防风 牛蒡子
水煎服。
千金散
黄柏(钱半,酒炒) 黄芩(二钱) 元参(五分) 硼砂(三分) 乳香(二分) 儿茶(四分)
雄黄(五分)
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吹之。
玉锁匙
硼砂(一钱) 朴硝(五分) 僵蚕(二条) 冰片(五厘)
共为细末,用竹管吹之。
荆防解毒汤
荆芥 薄荷 黄连 防风 大青草 黄芩 犀角 人中黄 连翘 牛蒡子
引用灯芯、芦根,水煎。
四物汤
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水煎服。
柴胡四物汤
即四物加人参 柴胡 淡竹叶 地骨皮 知母 黄芩 麦冬
引用姜、枣,水煎。
枣麦四物汤
即四物加麦冬 枣仁 黄连 石菖蒲 淡竹叶 龙胆草 茯神 甘草
引用灯芯,水煎。
柴苓四物汤
即四物加茯苓 黄芩 陈皮 甘草 柴胡 黑山栀 木通
水煎服。
芦荟肥儿丸
芦荟 龙胆草 木香 蝉蜕 人参 胡黄连 川黄连 槟榔 芫荑 使君子肉 麦芽 当归 连翘
各制为末,猪胆汁丸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饮下。
五苓散
白术 泽泻 茯苓 猪苓 官桂
水煎服。本方除桂,即四苓散。本方加辰砂,即辰砂五苓散。
凉膈散
大黄 朴硝 黑山栀 连翘 黄芩 薄荷 甘草
水煎服。
辰砂益元散
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辰砂(三分)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灯芯煎汤调服。
连芍汤
当归 白芍 黄芩 黄连 甘草 枳壳 葛根 陈皮 苍术 乌梅
水煎服。
清肺饮
知母 贝母 甘草 桔梗 杏仁 牛蒡子 石膏 马兜铃 粳米
水煎服。
麦冬清肺饮
即前清肺饮加麦冬 连翘
水煎服。
紫苏清脾饮
防风 柴胡 苏叶 浓朴 腹皮 当归 山楂 香附 神曲 麦芽 陈皮 甘草 砂仁
水煎服。
导赤散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
水煎服。
香连丸
黄连(一两,吴茱萸一两水拌盖定,坐滚水内半日许,炒拣去萸) 广木香(三钱,不见火)
同研末。醋糊丸。每服一钱,米饮汤化服。
清金降火汤
生地 当归 白芍 陈皮 栝蒌子 贝母 天冬 杏仁 甘草 石膏 黄连 黑山栀桑皮 茯苓 元参 苏梗 黄芩
水煎,加姜汁、竹沥服。
防风消毒饮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甘草 枳壳 桔梗 石膏 苏叶 百部 马兜铃 葶苈 桑皮
水煎服。
大连翘饮
当归 赤芍 荆芥 防风 黑山栀 黄芩 柴胡 甘草 蝉蜕 淡竹叶
水煎服。
疏风散
羌活 当归 白芍 连翘 升麻 苍术 干葛 生地 柴胡 甘草
水煎服。
芎归饮
升麻 干葛 蔓荆子 连翘 荆芥 防风 木贼 白蒺藜 石膏 白菊花 黄芩 黄柏 黑山栀 甘草 灯心
水煎服。
猪苓泽泻散
荆芥 防风 薄荷 连翘 当归 白芍 川芎 白术 白芷 陈皮 桔梗 猪苓 泽泻
水煎服。
清胃散
升麻 黄连 当归 生地 牡丹皮
水煎服。
胜金散
青黛 明矾 雄黄 文蛤 皂荚 栀子 血余 冰片
制为细末。瓷瓶收贮。
文蛤散
雄黄(五钱) 五倍子(二钱) 枯矾(八分) 麝香(五厘)
共为末,用吹牙疳甚效。
雄黄散
雄黄(一钱) 黄柏(二分) 麝香(五厘)
合为末,用治牙疳,先以艾煎汤,洗净搽之。
芦荟黄连丸
芦荟 龙胆草 黄连 五灵脂 使君子肉 人中白
蒸饼为丸,开水下。
熟附汤
熟地 制附子
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
人参 制附子 白术 炙甘草 炮黑干姜
水煎冷服。
六味丸
熟地 丹皮 泽泻 山萸肉 山药 茯苓
制末蜜丸,或照料煎服亦可。
化毒清表汤
葛根 薄荷 地骨皮 牛蒡子 荆芥 防风 黄芩 黄连 元参 知母 甘草 桔梗
引生姜、灯草,水煎。
柴胡清热饮
生地 白芍 柴胡 黄芩 麦冬 地骨皮 知母 甘草
引生姜、灯草,水煎。
清金宁嗽汤
前胡 桔梗 栝蒌仁 杏仁 川连 贝母 橘红 炙桑皮 甘草
引生姜、红枣,水煎。
麻杏石甘汤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水煎服。
清气化毒饮
前胡 桔梗 栝蒌仁 杏仁 川连 黄芩 连翘 桑皮 元参 麦冬 甘草
引芦根,水煎。
如神定喘汤
黄芩 川连 栀子仁 桔梗 花粉 赤苓 贝母 牛蒡子 栝蒌仁 杏仁 麦冬 生石膏
水煎,冲竹沥一杯服。
三黄石膏汤
麻黄 石膏 淡豆豉 黄柏 黄连 栀子仁 黄芩
水煎。
七味安神丸
川连 麦冬 当归 茯苓 甘草(各五钱) 朱砂(一两) 冰片(二分半)
上为末,蒸饼,用 猪心血捣,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灯芯汤下。
抱龙丸
天竺黄 水飞辰砂 生甘草 炒枳壳 白茯神 姜炒胆星 白硼砂(各一两) 怀山药(二两) 琥珀(七钱) 沉香 雄黄(各五钱) 麝香(三分)
蒸饼为丸,芡实大,金箔为衣,阴干收贮,薄荷汤下。
孙氏洗肝散
全蛇脱(一条) 马勃(一两) 皂角子(十四枚)
共入瓷罐内,盐泥封固,烧存性,退火研末,白汤调下。
通神散
甘菊 绿豆皮 谷精草
上等分为粗末,同柿饼用粟米泔慢火熬干,去药渣,食柿饼,不过十余个立效。
发灰散
取少壮无病患发,煮皂角水洗净,焙干填满新瓦罐内,用新瓦片盖定,盐泥封固,用炭火围罐之半, 一炷香,取出候冷,研极细末,吹入鼻中。或发灰二分,童便七分,酒三分调服,止血如神。
加减凉膈散
苦桔梗 山栀仁 黄芩 生甘草 元参 牛蒡子 薄荷 连翘 麦冬
水煎服。
儿茶散
硼砂(二钱) 孩儿茶(五钱)
共为细末,凉水一盏调服。
加味平胃散
升麻 防风 枳壳 葛根 南山楂 麦芽 苍术 浓朴 陈皮 生甘草
引生姜、灯芯,水煎。
五君子煎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炮姜
水煎服。
温胃饮
人参 当归 扁豆 白术 炙草 陈皮 干姜
水煎服。
胃关煎
熟地 山药 扁豆 炙甘草 淡吴萸 白术 炮姜
水煎服。
清热导滞汤
当归 白芍 连翘 牛蒡子 小青皮 炒枳壳 黄芩 川连 山楂 浓朴 槟榔 甘草
引生姜,水煎。
三黄丸
黄芩(酒炒) 川连(吴萸拌炒) 蒸大黄
上各等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
黄芩汤
黄芩 黄连 当归 川芎 人参 木香 青皮 枳壳 槟榔 甘草
水煎服。
贞元饮
熟地 当归 甘草
水煎服。
六气煎
人参 黄 当归 肉桂 白术 炙草
水煎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