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草兰根60克,黄酒3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洗净,切碎,置沙锅内,入黄酒煎至150毫升,去渣,备用。
【功效】解毒利水。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配方一】黄连6000克,入地牛金根皮45000克,吴茱萸、白芷、五灵脂、雄黄各22000克,黑皮蛇、白毛莲各17000克,细辛9000克,大黄28000克,金果榄4000克,坑边藕、荆芥各56000克,黄柏12000克,七星剑、山白菜各40000克,巴豆叶5000克,海底眼针60000克,九里香叶34000克,米酒1000升。
【制法】将前十九味捣碎,混匀,先取2/3量,置大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20日后,过滤,滤液再浸其余1/3药物,浸泡25日,过滤即得。
【功效】解毒消肿。
【方剂名】藿朴夏苓汤,出自清·《医原》。
【组成】藿香二钱(6克)、半夏一钱半(4.5克)、赤苓三钱(9克)、杏仁三钱(9克)、生苡仁四钱(12克)、白蔻仁一钱(3克)、通草一钱(3克)、猪苓三钱(9克)、淡豆豉三钱(9克)、泽泻钱半(4.5克)、厚朴一钱(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芳香化浊,行气渗湿。
【方剂名】萆薢分清饮,出自宋·《杨氏家藏方》。本方原名“萆薢分清散”,首见于宋·《杨氏家藏方》,后至元代收录于《丹溪心法》并改名为“萆薢分清饮”。
【组成】川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
【用法】上药各等分,共研粗末,每取15克,加盐一捻,水煎,食前服。亦可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方剂名】栝楼瞿麦丸,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瓜蒌瞿麦丸”(《济阳纲目》)、“瞿麦丸”(《普济方》)。
【组成】栝楼(瓜蒌)根二两(60克)、茯苓直两(90克)、薯蓣三两(90克)、炮附子一枚(15克)、瞿麦一两(30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润燥化气,利水通淋。
【方剂名】化阴煎,出自明·《景岳全书》。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牛膝、猪苓、泽泻、生黄柏、生知母各二钱(各6克),绿豆三钱(9克),龙胆草一钱半(4.5克),车前子一钱(3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食盐少许,文武火煎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效】清热养阴,利水通淋。
【方剂名】石韦散,出自唐·《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本方原名“瞿麦散”,首见于唐·《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后由宋·《太平圣惠方》收录并加甘草后更名为“石韦散”。
【组成】去毛石韦二两(60克)、瞿麦一两(30克)、滑石五两(150克)、车前子三两(90克)、冬葵子二两(60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方寸匕(9克),一日三次亦可用饮片作汤剂,各药用量酌减为常规剂量。
【功效】清热利水,排石通淋
【方剂名】五淋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赤茯苓六两(180克),去芦当归、甘草生用各五两(各150克),去芦赤芍、山栀子仁各二十两(各30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清热凉血,和血通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