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的妻子用强筋骨的草药和面粉做了一篮子馒头送到会稽给大禹食用,当她走到山岗时,看见一只巨兽。一声巨响,大山顿时被劈掉一半,吓得她跌倒在地。原来是大禹化成巨兽在拱山。他听到妻子呼叫声后忙现原形,扶起妻子,捡起馒头就吃,剩余部分全丢在池沼和山谷,并说:“让它作为余粮吧。”
Posts published in 4 月 2024
三国时期,吴国人董奉隐居庐山,日为人治病,不取分文钱。凡来乞医而治愈者,重症令植杏五株,轻者植一株,数年计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自号“董仙杏林”。卖杏之钱一作衣食,余部接济贫困,故有“杏林春暖”、“誉满杏林”。后以杏林称颂医家,成了中医的代名词。
一天,乡里来了个郎中,看过秀才的母亲后说:“山上有种草药,能治愈你母亲的病。”郎中说完便上山去采集了一种紫色花穗儿的野草回来,让秀才母煎汤内服。果然,喝了十多天后,病就慢慢的痊愈了。
王祯《农桑通诀》记载:“秋社前,新芽顿长,分采着,即紫姜,芽色微紫,故名。最宜糟食,亦可代蔬。刘屏山云:恰似匀妆指,柔尖带浅红,似之矣。白露后,则带丝,渐老,为老姜。味极辛,可以和烹饪,盖愈老则愈辣也。曝干则为干姜,医师资之,今北方用之颇广。
隋炀帝沉迷酒色,患有渴病,口干舌燥,身瘦骨立,多数太医没有治好隋炀帝的病而被斩,郎中莫君锡听说轮到太医张玉给隋炀帝治病,因此人是他旧时好友,此去凶多吉少,故征得太医官同意,代张玉为隋炀帝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