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味辛,性温,无毒,归肺经、胃经。气味俱薄,浮而傲,主治五脏寒热、风脑痛、面鼾;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疗面肿引起的齿痛,生须发,白虫。
Posts published in “中医养生”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经、胃经、肺经,健脾渗湿。生薏苡仁清热排脓,可治脚气、小便不利、拘挛湿痹、脾虚泻泄;炒薏苡仁治疗肺痛、肠痈、扁平疣,用时要量大久服。
鱼腥草主要成分是栎素,在人体作用是利尿强心、通肠、调血压、使毛细血管通畅、预防脑坏死和动脉硬化。
禹余粮味甘、涩,质重,性平,归胃经、心经、大肠经,涩肠止血,对久泻久痢、妇女崩漏带下有特效。如赤石脂禹余粮汤、神效太乙丹、桃花汤等都重用禹余粮。但是,只用于久痢滑泄、体虚无邪者,如属初痢邪实者忌用,否则留邪,病将加重。
养生中由于此药甘而微温能补益肝肾,苦泄辛散能通补血脉、活络止痛,且补而能宣、行而不泄,用于治疗腰痛脚弱、崩漏胎动;补而不滞,行有止之效,用于治疗关节不利、跌打损伤。若配入痈疽疡方用之,有增血止痛之效。
姜在养生保健中历史很久,谚语有“一杯茶一片姜,驱寒健胃是良方”、“早晨三片姜,胜过饮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常食暖胃养生。
淡竹叶味甘,性寒,归肺经、心脾经,行水清热,凉血解毒,疗水肿、治脚气、利小便,治疗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鼻衄、尿血、咽喉肿痛等。
藜芦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肺经、胃经。李时珍曾云:“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蒌吐热痰,乌附吐温痰,莱菔吐气痰,藜芦吐风痰。
在养生保健中充分利用其润,补脾气,养心血,安神。用于治疗劳伤心脾、气血不足而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等症。
党参补益作用次于人参,故凡用人参可用党参代之,但相比力薄,故用量一般为人参的2~3倍。故在养生中要利用其既能补气又能补血生津,不燥不腻,善于补虚养胃、健运中气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