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六味回阳饮,出自明·《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五钱(15克)、制附子三钱(9克)、炮姜二钱(6克)、炙甘草一钱(3克)、熟地黄两(30克)、当归身三钱(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回阳救逆,益气养血。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方剂名】六味回阳饮,出自明·《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五钱(15克)、制附子三钱(9克)、炮姜二钱(6克)、炙甘草一钱(3克)、熟地黄两(30克)、当归身三钱(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回阳救逆,益气养血。
【方剂名】茯苓四逆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茯苓四钱(12克)、人参一钱(3克)、生附子二钱(6克)、炙甘草二钱(6克)、干姜一钱半(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回阳救逆,宁心除烦。
【方剂名】九仙散,出自元·《卫生宝鉴》。
【组成】人参、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胶、乌梅各一两(各30克),贝母半两(15克),御米壳(罂粟壳)八两(24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三钱(9克),每日两次,开水送服。亦可水煎服,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方剂名】黑锡丹,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黑锡、硫磺各二两(各60克),金铃子、葫芦巴、木香、附子、肉豆蔻、破故纸(补骨脂)、沉香、茴香、阳起石各一两(各30克),肉桂半两(15克)。
【用法】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9克,温开水送下。
【功效】温潜真阳,散寒降逆。
【方剂名】五味子汤,出自宋·《类证活人书》。
【组成】五味子半两(15克)、麦门冬一钱(3克)、人参一钱(6克)、杏仁一钱(6克)、生姜十片、大枣三枚。
【用法】水煎,去滓,每日2次分服。
【功效】益气生津,敛肺止咳。
【方剂名】金水六君煎,出自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二钱(6克)、熟地黄半两(15克)、陈皮二钱(6克)、半夏二饯(6克)、茯苓二钱(6克)、炙甘草一钱(3克)、生姜三至七片。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方剂名】补肺阿胶散,出自宋·《小儿药证直诀》。本方原名“阿胶散”,又名“补肺散”;汤剂,名“补肺阿胶汤”。
【组成】阿胶一两半(45克)、牛蒡子(鼠粘子)二钱半(7.5克)、杏仁七个、马兜铃半两(15克)、炙甘草二钱半(7.5克)、糯米一两(30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每用3~6克。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养阴补肺,止咳止血。
【方剂名】木防己汤,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防己桂枝汤”“汉防己汤”。
【组成】木防己三钱(9克)、石膏一两(30克)、桂枝二钱(6克)、人参四钱(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水化饮,益气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