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清络饮,出自清·《温病条辨》。
【组成】鲜荷叶边二钱(6克)、鲜金银花二钱(6克)、西瓜翠衣二钱(6克)、鲜扁豆花一枝(6克)、丝瓜皮二钱(6克)、鲜竹叶心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暑清肺。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方剂名】清络饮,出自清·《温病条辨》。
【组成】鲜荷叶边二钱(6克)、鲜金银花二钱(6克)、西瓜翠衣二钱(6克)、鲜扁豆花一枝(6克)、丝瓜皮二钱(6克)、鲜竹叶心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暑清肺。
【方剂名】三物黄芩汤,出自唐·《备急干金要方》。
【组成】黄芩、苦参各二两(各60克),干地黄四两(12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水煎服。亦可用于作汤剂煎服,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减至常用剂量。
【功效】滋阴清热祛风。
【方剂名】竹叶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竹叶一把(20克),葛根三两(9克),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各3克),炮附子一枚(6克),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15克)。
【用法】上十味,以水一斗(1升),煮取二升半(300毫升),分温三服,温复使汗出。
【功效】温阳益气,疏风解表。
【方剂名】参苏饮,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紫苏叶、干葛、半夏、前胡、茯苓各三分(各6克),枳壳、桔梗、木香、陈皮、甘草各半两(各4克)。
【用法】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方剂名】白虎加人参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知母六两(9克)、石膏一斤(30克)、甘草二两(3克)、粳米六合(15克)、人参三两(10克)。
【用法】水煎成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
【方剂名】大金花丸,出自明·《景岳全书》。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生大黄。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克,每日2次。亦可用于煎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清热泻火。
【方剂名】石膏汤,出自唐·《外台秘要》。
【组成】生石膏二两(30克)、黄连二两(3克)、黄柏二两(9克)、黄芩二两(9克)、香豉一升(9克)、麻黄三两(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除烦,清热解毒。
【方剂名】桂枝加大黄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9克)、白芍药六两(12克)、生姜三两(9克)、大黄二两(6克)、大枣十二枚(3枚)、甘草二两(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脾和中,缓急止痛,佐以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