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经典名方”

十全大补汤

vince 0

【方剂出处】十全大补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制丸,名“十全大补丸”;制膏,名“十全大补膏”。

【组成】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10克)、熟地黄(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黄芪(10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原方各等分,现一般改用饮片,酌定剂量,水煎服。丸剂,每服6~9克,每日2~3次;膏剂,每服15克,每日2次。

【功效】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喘,面色苍白,脚膝无力,遗精,崩漏,经候不调,疮疡不收,舌淡,脉细弱。

四物汤

vince 0

【方剂出处】四物汤,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本方又名“地髓汤”(《圣济总录》)、“大川芎汤”(《鸡峰普济方》)。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粗末。每服9克,水煎服。现临床常用饮片作汤剂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补血调血,调经化瘀。

【主治】营血虚滞,惊惕头晕,目眩耳鸣,面色萎黄,唇爪无华,月水不调,脐腹疼痛,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何人饮

vince 0

【方剂出处】何人饮,明·《景岳全书》。

【组成】何首乌三钱至一两(9~30克)、当归二三钱(6~9克)、人参三五钱至一两(9~30克)、陈皮二三钱(6~9克)、煨姜三片。

【用法】水煎,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

【功效】补肺肾,益肾精。

保真汤

vince 0

【方剂出处】保真汤,元·《十药神书》。

【组成】当归、生地黄、白术、黄芪、人参各三钱(9克),赤茯苓、陈皮、赤芍药、甘草、白茯苓、厚朴各一钱五分(4.5克),天门冬、麦门冬、白芍药、知母、黄柏、五味子、柴胡、地骨皮、熟地黄各钱(3克)。

【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化湿,滋阴养血清热。

【主治】肺脾不足,精神困倦,食纳减少,脘腹胀闷,肌肤不充,身热虚烦,自汗盗汗;肾阴亏虚,骨蒸潮热,耳鸣耳聋,睡眠欠安,记忆力减退,口干咽痛,五心烦热;气阴两伤,气短乏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月经量多,崩漏不止,遗精早泄,小便涩赤,低热绵绵,脉象虚细带数。

三才汤

vince 0

【方剂出处】三才汤,清·《医方集解》。本方载于《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三才封髓丹”目下,应为金·张从正《儒门事亲》三才丸(治气阴两虚之咳嗽)改为汤剂而来,后为清·名医吴鞠通录于《温病条辨》下焦篇。

【组成】人参三钱(9克)、天门冬二钱(6克)、干地黄五钱(15克)。

【用法】水五杯,浓煎两杯,分两次温服。

【功效】补气养阴生津。

【主治】主治暑邪久热,元气阴液两伤,寝卧不安,不思饮食,神识不清,舌淡红嫩少苔,脉虚细。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头痛、口疮、不育症、淋症等。

肾气丸

vince 0

【方剂名】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八两(240克),山药和山茱萸各四两(各120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0克),桂枝、炮附子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6克,可加至25丸(10克),酒送下,每日2次。现代临床用法: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脉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琼玉膏

vince 0

【方剂出处】琼玉膏,方一:宋·《洪氏集验方》引申铁瓮方;方二:明·《医学正传》引曜仙方;方三:明·《扶寿精方》。

【组成】方一:新罗人参二十四两(750克)、生地黄十六斤(8千克)、白茯苓四十九两(15k克)、白沙蜜十斤(5千克)。方二:人参、沉香、琥珀、白砂蜜、白茯苓、生地黄。方三:鲜地黄、人参、枸杞、天门冬、麦门冬、白蜜、白茯芩

【用法】上药制成膏。每晨服用15~30克,开水化服。

【功效】方一:滋阴润肺,补气益脾。方二:滋阴润肺,安神降气。方三:滋阴清热。

生脉散

vince 0

【方剂出处】生脉散,金朝·《医学启源》。现代有口服液剂型,名“生脉饮口服液”;注射液剂型,名“生脉注射液”。

【组成】麦门冬、人参、五味子。

【用法】水煎服。原方无剂量,按常规剂量酌定。口服液:口服,1次10毫升,每日3次。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20~6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急重病应用。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①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症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②暑热耗气伤阴证,症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六神散

vince 0

【方剂出处】六神散,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炙甘草。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为粗末,枣1个,生姜2片,同煎。亦可改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补中益气,化湿和胃。

【主治】主治脾胃虚弱,津气不足。症见食少便溏,虚乏身热,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等。

七味白术散

vince 0

【方剂出处】七味白术散,宋·《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二钱五分(7.5克)、白茯苓五钱(15克,炒)、白术五钱(15克)、藿香叶五钱(15克)、木香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葛根五钱,渴者加一两(15~30克)。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9克),水煎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生津。

【主治】主治小儿脾胃虚弱,清阳不升,乳食少进,呕吐泄泻,烦渴饮水,赢困少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