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经典名方”

黄芪甘草汤

vince 0

【方剂出处】黄芪甘草汤,清·《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四两(120克)、甘草一两1(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益气升阳,固本补元。

【主治】主治老人排尿时茎痛如割,不论年深月久,舌淡,脉弱。

炙甘草汤

vince 0

【方剂名】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四两(12g)、生姜三两(9g)、人参二两(6g)、生地黄一斤(50g)、去皮桂枝三两(9g)、阿胶二两(6g)、去心麦门冬半升(10g)、麻仁半升(10g)、擘大枣三十枚(10枚)。

【用法】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功效】滋阴养血,益气复脉。

拯阳理劳汤

vince 0

【方剂出处】拯阳理劳汤,明·《医宗必读》。

【组成】人参二钱(6克)、黄芪二钱(12克)、白术一钱(9克)、当归一钱(9克)、陈皮一钱(6克)、五味子四分(6克)、肉桂七分(6克)、炙甘草五分(6克)、生姜三片、红枣两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温补脾肺。

保元汤

vince 0

【方剂出处】保元汤,明·《博爱心鉴》。

【组成】人参一钱(3克)、黄芪三钱(9克)、甘草一钱(3克)、肉桂五至七分(1.5~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温阳。

【主治】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症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血虚浆清,难以收敛,舌淡苔脉,脉弱。

人参大枣汤

vince 0

【方剂出处】元·《十药神书》。

【组成】人参二两(30克)。

【用法】研为粗末,加大枣五枚,水煎服。急救则选用高丽白参或野山人参。

【功效】大补元气,救逆固脱。

引柯韵伯方

vince 0

【方剂出处】清·《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方。

【组成】人参一钱(3克)、白术二钱(6克)、茯苓二钱(6克)、炙甘草七分(2克)、陈皮八分(2.5克)、半夏一钱(3克)、木香七分(2克)、砂仁八分(2.5克)、生姜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制丸剂,每服6~9克。

【功效】益气化痰,理气畅中。

五味异功散

vince 0

【方剂出处】宋·《小儿药证直诀》,别名“五味异功散”。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等分(各6克)。

【用法】研末,为散剂。每服6~9克,亦可用汤剂,各药用量按比例酌减。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六君子汤

vince 0

【方剂出处】六君子汤,明·《医学正传》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一钱(3克),白术一钱五分(4.5克),茯苓一钱(3克),炙甘草一钱(3克),陈皮一钱(3克),半夏一钱五分(4.5克),大枣2枚,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制丸剂,每服6~9克。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化痰。

【主治】主治脾胃虚弱,兼有痰湿,症见面色萎黄,呕恶不舒,咳嗽胸闷,痰多稀白,不思饮食,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腻,脉虚。

四君子汤

vince 0

【方剂名】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配方】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克),甘草炙(6克)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

地黄饮子

vince 0

【方剂名】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