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经典名方”

牡蛎散

vince 0

【方剂名】牡蛎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去苗土一两(30g),煅牡蛎米泔浸再刷去土后火烧通赤一两(30g),麻黄根洗一两(9g)。

【用法】三药为粗散,每服9g,水一盏半,加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自汗、盗汗证。自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清暑益气汤

vince 0

【方剂名】清暑益气汤,出自《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6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15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芍药汤

vince 0

【方剂名】芍药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芍药一两(30g),当归半两(15g),黄连半两(15g),槟榔、木香、甘草炒各二钱(各6g),大黄三钱(9g),黄芩半两(15g),官桂二钱半(5g)。

【用法】上药畋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理中丸

vince 0

【方剂名】理中丸,出自《伤寒论》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各9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定。

【功效】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清营汤

vince 0

【方剂名】清营汤,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三钱(水牛角代30g),生地黄五钱(15g),玄参三钱(9g),竹叶心一钱(3g),麦冬三钱(9g),丹参二钱(6g),黄连一钱五分(5g),银花三钱(9g),连翘二钱、连心用(6g)。

【用法】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人营分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龙胆泻肝汤

vince 0

【方剂名】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酒炒(6g),黄芩炒(9g),栀子、酒炒(9g),泽泻(12g),木通(6g),车前子(9g),当归、酒洗(3g),柴胡(6g),生地黄、酒炒(9g),生甘草(6g)(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g,日2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大黄附子汤

vince 0

【方剂名】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三两(9g),附子三枚炮(9g),细辛二两(3g)。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瓜蒌薤白白酒汤

vince 0

【方剂名】瓜蒌薤白白酒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一枚(24g)薤白半升(12g)白酒七升(适量)

【用法】三味同煎,取二升,分温再服。现代用法:加适量黄酒,水煎服。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痹证。胸部闷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生化汤

vince 0

【方剂名】生化汤,出自《傅青主女科》。

【组成】全当归八钱(24g),川芎三钱(9g),桃仁去皮尖、研、十四枚(6g),干姜炮黑五分(2g),甘草炙五分(2g)。

【用法】童便、黄酒各半煎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加黄酒同煎。

【功效】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行,小腹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