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滋阴降火汤,出自明·《寿世保元》。
【组成】白芍一钱二分(3.5克),当归、川芎、黄柏、生知母、天花粉、生甘草各一钱(各3克),熟地黄—钱半(4.5克),玄参二钱(6克),桔梗三钱(9克),竹沥(冲入)半两(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降火。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方剂名】滋阴降火汤,出自明·《寿世保元》。
【组成】白芍一钱二分(3.5克),当归、川芎、黄柏、生知母、天花粉、生甘草各一钱(各3克),熟地黄—钱半(4.5克),玄参二钱(6克),桔梗三钱(9克),竹沥(冲入)半两(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降火。
【方剂名】坎离砂,出自现代·《中药制剂手册》。本方曾改名“风寒砂”。
【组成】麻黄、归尾、附子、透骨草、红花、干姜、桂枝、牛膝、白芷、荆芥、防风、木瓜、生艾绒、羌活、独活、铁砂。
【用法】上药各等分,用醋、水各半熬成浓汁,再将铁砂炒红后搅拌制成。用时加醋10~15毫升拌匀,装入布袋内,自然发热,敷在患处。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方剂名】神仙化痞膏,出自明·《万病回春》。
【组成】当归(3克)、川芎(3克)、赤芍(3克)、黄连(3克)、黄芩(3克)、丁香(15克)、生地黄(15克)、草乌(15克)、巴豆(15克)、红花(15克)、肉桂(15克)、黄柏(30克)、栀子(30克)、苏木(30克)、川乌(30克)、大黄(60克)、穿山甲(20片)、蜈蚣(6条)、白花蛇(1条)、桃枝(20条)、柳枝(20条)、枣枝(20条)、黄丹(30克)、铅粉(30克)、松香(150克)、黄蜡(2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血竭(15克)、天竺黄(9克)、轻粉(9克)、硇砂(4.5克)、胡黄连(9克)、麝香(3克)、阿魏(15克)。
【用法】上药制成膏剂,狗皮摊膏。用时先用微火略烘,贴患处。
【功效】化痞消积。
【方剂名】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本方又名“芎术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等分(各6克)。
【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原书未著用法用量),可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送下。现代用法:水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煎服,各药剂量按比例酌减至汤剂常用量。
【功效】行气解郁。
【方剂名】金黄散,出自明·《外科正宗》。本方又名“如意金黄散”。
【组成】天花粉十斤(5000克),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五斤(各2500克),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二斤(各100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葱或丝瓜叶捣汁,或用黄酒、麻油、蜂蜜、陈醋、菊花露、银花露(任选一种)调成糊,外敷患处。
【功效】清热故结、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