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一】
【配方】小白花蛇1条(约10克),羌活20克,独活20克,威灵仙2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鸡血藤2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置容器内,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5日后,即可服用。
【功效】祛风胜湿,活血化淤。
【主治】颈椎病。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配方一】
【配方】小白花蛇1条(约10克),羌活20克,独活20克,威灵仙2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鸡血藤2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置容器内,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5日后,即可服用。
【功效】祛风胜湿,活血化淤。
【主治】颈椎病。
【方剂名】拯阴理劳汤,明·《医宗必读》。
【组成】人参(6克)、麦门冬(12克)、白芍(12克)、生地黄(12克)、女贞子(12克)、龟板(15克)、当归(9克)、薏苡仁(9克)、橘红(9克)、牡丹皮(9克)、莲子肉(9克)、百合(9克)、炙甘草(6克)、大枣两枚。
【方剂名】补肾养血汤,清·《伤科大成》。
【组成】熟地黄、补骨脂、菟丝子饼、丹参、茺蔚子各三钱(各9克),枸杞子一钱五分(4.5克),当归二钱(6克),杜仲、白芍、山茱萸、肉苁蓉各一钱(各3克),红花五分(1.5克,)胡桃仁四钱(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强筋。
【主治】关节脱位,舌质偏淡,脉细。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卵巢早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习惯性关节脱位等病症。
【方剂名】壮筋养血汤,清·《伤科补要》。
【组成】当归、白芍、川续断、杜仲、生地黄、川芎、红花、牡丹皮、牛膝。
【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各药剂量可按汤剂常用量。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养血活络,强筋壮腰。
【主治】外伤筋络,筋骨不利,舌边有瘀点,脉沉涩者。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
【方剂名】补肝汤,清·《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川芎、木瓜、酸枣仁。
【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各药剂量可按汤剂常用量,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补肝养筋明目。
【主治】肝血不足,筋缓手足不能收持,目暗视物不清,舌质淡,脉弦细。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视疲劳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性膝关节炎等病症。
【方剂名】薯蓣丸,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大山芋丸”。
【组成】薯蓣三十分(30克),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大豆黄卷各十分(各10克),甘草二十八分(28克),人参、阿胶各七分各7克),川芎、白芍、白术、麦门冬、防风、杏仁各六分(各6克),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5克),干姜三分(3克),白蔹二分(2克),大枣一百枚(100个)。
【用法】蜜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口服。临床应用也可改为汤剂,水煎服,每日2次,各药剂量按汤剂常用量。
【功效】调理脾胃,益气和荣,祛风除邪。
【主治】虚劳不足、气血两虚、外兼风邪,症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身体瘦弱,不思饮食,健忘失眠,骨节酸痛,风气百疾,舌淡苔白,脉沉细。
【方剂名】圣愈汤,金·《兰室秘藏》。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各三分(各1克),白芍、当归身、黄芪各五分(各1.5克)。
【用法】水煎服,现代用量应酌增。
【功效】益气,补血,摄血。
【主治】失血过多,气血两虚,面色无华,体倦神衰,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