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tagged as “丹溪心法”

越鞠丸

vince 0

【方剂名】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本方又名“芎术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等分(各6克)。

【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原书未著用法用量),可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送下。现代用法:水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煎服,各药剂量按比例酌减至汤剂常用量。

【功效】行气解郁。

胃苓汤

vince 0

【方剂名】胃苓汤,出自元·《丹溪心法》。原名“胃苓散”,出自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原书失传),明.《普济方》引载:“胃苓散,出《大全良方》,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亦治男子。上合称五苓散、平胃散,姜、枣煎,空心服。”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改以汤剂,名为“胃苓汤”。

【组成】苍术、陈皮、厚朴、茯苓、猪苓、泽泻、官桂、白术、甘草。

【用法】上药等分共研粗末,每用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健脾和中,利水化湿。

四苓散

vince 0

【方剂名】四苓散,出自元·《丹溪心法》。

【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

【用法】上药等分,共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调服。如用饮片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健脾除湿。

咳血方

vince 0

【方剂名】咳血方,出自元·《丹溪心法》。

【组成】水飞青黛、诃子(各6克),去油瓜蒌仁、海浮石、炒黑栀子(各9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以蜜同姜汁为丸,每用1丸(5克),含口中噙化。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原方书为海粉,清·汪昂将其改为海浮石)

【功效】清火化痰,止咳止血。

二妙散

vince 0

【方剂名】二妙散,出自明·《丹溪心法》。本方又名“二妙苍柏散”“苍柏散”“二妙丸”“苍柏二妙丸”。

【组成】黄柏、苍术(各15克)。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为末,每服6克,水煎,入生姜汁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丸剂,每服6~9克,每日服2次。

【功效】清热燥湿。

消渴方

vince 0

【方剂名】消渴方,元·《丹溪心法》,明·《古今医统大全》名“四汁膏”。

【组成】黄连末(6克)、天花粉末(10克)、人乳汁亦可用牛乳代替(30毫升)、藕汁(50毫升)、生地黄汁(50毫升)。

【用法】后二味汁为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姜汁10毫升和蜂蜜5毫升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每日3~4次。(原书无剂量,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

【功效】清热生津,滋阴补血。

【主治】消渴,口干引饮,消谷善饥,舌红苔燥,脉细弦。

虎潜丸

vince 0

【方剂名】虎潜丸,元·《丹溪心法》,本方又名“健步虎潜丸”。

【组成】酒炒黄柏半斤(250克)、洒炙龟板四两(120克)、陈皮二两(60克)、酒炒知母二两(60克)、熟地黄二两(60克)、白芍药二两(60克)、锁阳一两半(45克)、炙虎骨一两(30克)、干姜半两(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酒糊或粥糊或蜜为丸,每丸10克。每服1丸,每曰2次,淡盐汤或开水送服。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用量按常规汤剂剂量。

【功效】滋阴降火,强健筋骨。

小温中丸

vince 0

【方剂名】小温中丸,元·《丹溪心法》。

【组成】青皮一两(30克),童便浸香附四两(120克),苍术二两(60克),半夏二两(60克),白术半两(15克),陈皮一两(30克),苦参半两(15克),姜汁炒黄连一两(30克),醋炒针砂二两(60克)。

【用法】研末,神曲糊为丸。每服6克,每日2次。

【功效】燥湿运脾。

【主治】脾虚不运,湿热积滞内蕴,腹部胀满,大便溏薄,两足浮肿,苔厚腻,脉滑。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

保和丸

vince 0

【方剂名】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六两(180g),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0g),神曲二两(60g),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末,炊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服。

【功效】消食和胃,清热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