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验方
【配方】补骨脂20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吴茱萸10g,炒白术15g,炒白芍10g,陈皮6g,防风10g,大枣10枚,生姜15g。
【制法】上药碾成粗末,纱布袋装,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后,去药袋,药袋内药液压榨取出,与药酒混合,过滤即得。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来源】经验方
【配方】补骨脂20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吴茱萸10g,炒白术15g,炒白芍10g,陈皮6g,防风10g,大枣10枚,生姜15g。
【制法】上药碾成粗末,纱布袋装,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后,去药袋,药袋内药液压榨取出,与药酒混合,过滤即得。
【来源】民间验方
【配方】土槿皮25g,蛇床子12.5g,大枫子仁12.5g,花椒12.5g,百部12.5g,防风5g,当归10g,蝉蜕7.5g,风仙透骨草12.5g,侧柏叶10g,吴茱萸5g,斑蝥3g。
【制法】上方斑蝥研成细末,其他药研成粗粉,相互混合,用乙醇与冰醋酸按3:1混合后作溶剂,将上药粉末在其中浸渍48小时,缓慢渗漉,共收集2000ml渗漉液,静置取上清液,加入香精适量,搅匀即成。
吴茱萸辛、苦,有小毒,归肝经、肾经、脾经、胃经,是足三阴经药,宣寒湿痹,通络活血,温中降逆止呕,开郁化滞,润肝燥脾,散寒止痛,助阴止泻,主治肝火犯胃、腕肋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配方一】
【配方】神曲100克,炒麦芽50克,吴茱萸、干姜各25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共研成粗末,用纱布袋装,扎口,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浸泡。7日后取出药袋,压榨取汁,将榨取液与药酒混合,静置,过滤后即可服用。
【功效】温中消食。
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天费对桓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大灾,你快回去,要你家人各做一个彩袋,内装茱萸,缠于臂上登高山、饮菊酒,方可避之。”桓照办。到了九月九日的傍晚,下山一看,果然家内鸡犬全亡,家人得以幸存。故吴茱萸又叫“辟邪翁”。虽然这个故事有些迷信色彩,但是劳动人民长期为了顺应自然防病养生、自我保健,创造了多种既简单又科学的防病避瘟驱毒的好方法。九月九日是秋冬之交,为防治疾病,在重阳节身插茱萸和饮菊花酒便是一例。
【方剂名】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一升,洗(9g)人参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4枚)生姜六两,切(18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