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淳年间,相国寺一僧癫狂,妄哭妄动,狂呼奔走已半年,百医无效。孙思邈用朱砂一两,酸枣仁、乳香各半两,研末调酒服下,以微醉为度,服毕请卧睡。僧愈。癫狂用此方,轻者一日,重者三四日,必自醒,若受惊醒或叫醒永不会愈。
Posts tagged as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名】玉屑无忧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玄参(去芦)、荆芥穗、滑石(研)、黄连(去毛)、缩砂仁(去壳)、白茯苓(炒令黄)、贯众(去芦)、炙甘草、山豆根各一两(各3克),寒水石(研飞)二两(60克),硼砂二钱(6克)。
【用法】每服一钱,干掺舌上,后以新水咽下,不拘时候。
【功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剂名】肥儿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炒神曲十两(300克)、黄连(去须)十两(300克)、肉豆蔻(面裹煨)五两(150克)、使君子(去皮)五两(150克)、炒麦芽五两(150克)、槟榔二十个(150克)、木香二两(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猪胆汁为丸。每服3~6克,量小儿岁数酌定,空腹时开水调化服。
【功效】杀虫消积,健脾清热。
【方剂名】化虫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炒胡粉五十两(30克)、鹤虱(去土)五十两(30克)、槟榔五十两(30克)、苦楝根(去浮皮)五十两(30克)、枯白矾十二两(8克)。
【用法】共研细末,面糊或水泛为丸。每服3~6克,根据小儿年龄酌定,空腹时开水或米饮送服。
【功效】驱杀肠寄生虫。
【方剂名】使君子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使君子(仁浸,去黑夏)一两(30克)、厚朴(去皮,姜汁炙)一分(1克)、陈皮(去白)一分(1克)、川芎一分(1克)。
【用法】炼蜜为丸。3岁以上小儿每服1粒,3岁以下者服半粒,陈米汤化下。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剂量按比例酌减至汤剂常用量。
【功效】杀虫化疳,健脾行气。
【方剂名】威喜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蜡120克、白茯苓(用猪苓7.5克同煮后去猪苓)120克。
【用法】将茯苓研为细末,熔黄蜡调和为丸。每次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补脾肾,涩精气。
【方剂名】十四味建中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白芍、白术、甘草、人参、麦门冬、川芎、肉桂、附子、肉苁蓉、半夏、黄芪、茯苓、熟地黄。
【用法】上药各等分,制为粗散,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温服。
【功效】益气补血,温肾健脾。
【方剂名】真人养脏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又名“纯阳真人养脏汤”。
【组成】人参、当归(去芦)、白术(焙)各六钱(各6克),肉豆蔻(面裹,煨)半两(8克),白芍一两六钱(12克),诃子(去核)一两二钱(9克),肉桂(去粗皮)、炙甘草各八钱(各6克),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3克),罂粟壳(去蒂萼,蜜炙)三两六钱(9克)。
【用法】汤剂,一日两次,饭前温服。
【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补虚。
【方剂名】茯菟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菟丝子5两(150克)、白茯苓3两(90克)、石莲子(去壳)二两(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酒煮糊为丸,每次服9克,每日2次,空腹盐汤送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各药用量按比例酌减。
【功效】健脾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