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川石斛、天花粉各30克,麦冬24克,生地黄、元参各50克,生山药、黄芪各60克,苍术、葛根各20克,盐知母、盐黄柏各15克,低度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前十一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滋阴清热,生津润燥。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配方】川石斛、天花粉各30克,麦冬24克,生地黄、元参各50克,生山药、黄芪各60克,苍术、葛根各20克,盐知母、盐黄柏各15克,低度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前十一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滋阴清热,生津润燥。
【药材简介】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性藤本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江苏、广西、湖南等地。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分“毛山药”和“光山药”。润透,切厚片,生用或麸炒用。
【美容功效】益气养阴,延年驻颜,消肿解毒。
【方剂名】还少丹,宋·《洪氏集验方》。本方又名“真人还少丹”。
【组成】熟地黄五钱(15克)、山药一两半(45克)、牛膝一两半(45克)、枸杞子五钱(15克)、山萸肉一两(30克)、茯苓一两(30克)、杜仲一两(30克)、远志一两(30克)、五味子一两(30克)、石菖蒲一两(30克)、楮实一两(30克)、小茴香一两(30克)、巴戟天一两(30克)、肉苁蓉一两(30克)。
【方剂名】左归饮,明·《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二三钱至一二两(9~30克)、山药二钱(6克)、枸杞二钱(6克)、炙甘草一钱(3克)、茯苓一钱半(4.5克)、山茱萸一二钱(3~6克),畏酸者少用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真阴不足,症见腰酸遗泄,头晕目眩,口燥咽干,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等病症。
【方剂名】安奠二天汤,清·《傅青主女科》。“安奠”,稳稳地奠定,“二天”,即指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名“安奠二天汤”。
【组成】人参一两(30克)、熟地黄一两(30克)、白术一两(30克)、山药五钱(15克)、山茱萸五钱(15克)、炙甘草一钱(3克)、杜仲三钱(9克)、枸杞子二钱(6克)、扁豆五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健脾益肾,固冲安胎。
【方剂名】大补元煎,明·《景岳全书》。本方制丸,名“大补元煎丸”。
【组成】人参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3~60克),山药二钱(6克),熟地黄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一三两(6~90克),杜仲二钱(6克),当归二三钱(6~9克),山茱萸一钱(3克)枸杞二三钱(6~9克),炙甘草一二饯(3~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肝肾双补。
【方剂名】乌鸡丸,近代·《中药制剂手册》,本方又名“白凤丸”。
【组成】净乌鸡640克,地黄250克,当归144克,人参、鹿角胶、白芍、香附、山药、丹参各128克,鳖甲、天门冬、川芎、芡实各64克,桑螵蛸、煅牡蛎、鹿角霜各48克,黄芪、甘草各32克,银柴胡20克。
【用法】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止带。
【方剂名】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八两(240克),山药和山茱萸各四两(各120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0克),桂枝、炮附子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6克,可加至25丸(10克),酒送下,每日2次。现代临床用法: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脉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