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级医刊
【配方】泽泻12g,赤芍10.5g,桂枝尖、乳香、没药、川乌、草乌、杏仁、红花、五加皮、锦纹大黄、牛膝、骨碎补各9g,木瓜、小金樱、白芷各7.5g,归尾、生地黄、羌活、栀子、黄柏各6g,樟脑、苏木各3g。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来源】中级医刊
【配方】泽泻12g,赤芍10.5g,桂枝尖、乳香、没药、川乌、草乌、杏仁、红花、五加皮、锦纹大黄、牛膝、骨碎补各9g,木瓜、小金樱、白芷各7.5g,归尾、生地黄、羌活、栀子、黄柏各6g,樟脑、苏木各3g。
【配方】苍术、乌药、杜仲、牛膝各60克,陈皮、厚朴、当归、枳壳、独活、槟榔、木瓜、川芎、桔梗、白芷、茯苓、半夏、麻黄、肉桂、防己、甘草、白芍各30克,白酒5000毫升。
【制法】将前二十一味共研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热约2小时,取出待冷,埋地下3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散寒燥湿,活血消肿。
【方剂名】太乙膏,出自明·《外科正宗》。本方原名“加味太一膏”。
【组成】肉桂、白芷、当归、玄参、赤芍、生地黄、大黄、土木鳖各二两(各60克),槐枝100段,柳枝100段,阿魏三钱(9克),轻粉四钱(12克),血余一两(30克),东丹二斤五两(1200克),乳香、没药各半两(各15克),麻油五斤(2500克)。
【用法】除东丹外,将余药入油煎,熬至药枯,滤去渣滓,再加入东丹,搅匀成膏。用时,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功效】活血消肿,拔毒生肌。
【方剂名】犀黄丸,出自清·《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犀黄三分(1克),麝香一钱半(5克),乳香、没药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黄米饭一两(30克)捣为丸。每次服3~6克,每日3次,陈酒送服。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消肿,祛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