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
【配方】丹参24g,当归24g,石菖蒲24g,党参24g,茯苓24g,五味子15g,麦冬24g,天冬24g,地黄36g,玄参24g,制远志20g,酸枣仁60g,桔梗20g,甘草15g。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来源】《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
【配方】丹参24g,当归24g,石菖蒲24g,党参24g,茯苓24g,五味子15g,麦冬24g,天冬24g,地黄36g,玄参24g,制远志20g,酸枣仁60g,桔梗20g,甘草15g。
【来源】经验方
【配方】当归30g,鸡血藤30g,枸杞子30g,熟地黄30g,白术20g,川芎20g。
【制法】上药洗净,晒干切碎,装入纱布口袋中,扎口,置入酒坛中,用白酒1500ml浸泡,密封。30日后启封,过滤,去渣备用。
【来源】《医便》
【配方】女贞子50g,墨旱莲50g,大枣20枚,白蜜100g。
【制法】女贞子蜜酒伴蒸,晒干后研成粗末;墨旱莲切细;大枣剖开去核。上药入纱布袋,扎口,用白酒1000ml密泡。密封14日后,取出药袋,压榨药渣取液,将压榨液与药酒合并,再加入炼制过的自蜜,搅拌均匀后,即可过滤装瓶备用。
【方剂名】珍珠母丸,出自宋·《普济本事方》。
【组成】珍珠母(研如粉)三分(22.5克),当归、熟地黄各一两半(各45克),去芦人参、酸枣(研)、柏子仁(研)各一两(各30克),犀角(镑为细末)、茯神、沉香、龙齿各半两(各15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银、薄荷汤下,日午、夜卧服。现代用法:上药分别研为细末,和匀,以神曲粉打糊为丸,朱砂为衣,每服6克,温开水送下,每日3次。
【功效】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滋阴养血。
【方剂名】阿胶鸡子黄汤,出自清·《通俗伤寒论》。
【组成】陈阿胶(烊冲)二钱(6克)、生白芍三钱(9克)、杵石决明五钱(15克)、双钩藤二钱(6克)、大生地黄四钱(12克)、清炙草六分(2克)、杵生牡蛎四钱(12克)、络石藤三钱(9克)、茯神木四钱(12克)、鸡子黄(先煎代水)两枚(2个)。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剂名】秦艽鳖甲散,出自近元·《卫生宝鉴》。
【组成】柴胡、鳖甲、地骨皮各一两(各30克),秦艽、当归、知母各半两(各15克)。
【用法】上药研末,每用15克,水煎服。
【功效】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方剂名】滋水清肝饮,清·《医宗己任编》。
【组成】熟地黄(1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0克)、栀子(10克)、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原始剂量缺,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滋阴养血,清热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