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
【配方】白芍30g,沙参18g,石斛18g,天花粉18g,玉竹18g,麦冬18g,大麻仁18g,佛手片18g,川楝子18g,乌梅12g,白豆蔻12g,甘草12g。
【制法】上药打成粗末,用白酒1500ml浸泡2周后,去药渣过滤即得。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来源】《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
【配方】白芍30g,沙参18g,石斛18g,天花粉18g,玉竹18g,麦冬18g,大麻仁18g,佛手片18g,川楝子18g,乌梅12g,白豆蔻12g,甘草12g。
【制法】上药打成粗末,用白酒1500ml浸泡2周后,去药渣过滤即得。
【配方】熟地黄120克,全当归150克,川芎、杜仲、白茯苓各45克,甘草、金樱子、淫羊藿各30克,金石斛9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前9味共研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日后即可取用。
【功效】益肾活血,补精养老。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经、肺经、脾经、胃经。在保健中,甘草除实,为脾胃要药。生用偏凉,炙用清热解毒、益气补虚。因甘草可缓急止痛,除治脾胃气虚外,对中气不足、气虚血少、心中动悸、痰嗽咳喘、腹痛挛急以及疮疡肿毒均有用之。
【配方】干姜、踯躅、桂心、甘草、川芎、川续断、细辛、附子、秦艽、天雄、石膏、紫菀各150克,葛根、石龙芮、石斛、通草、石楠、柏子仁、防风、巴戟天、山茱萸各120克,牛膝、天冬各240克,乌头20枚,蜀椒100克,糯米15千克,酒曲500克。
【制法】将前二十五味捣碎,以水5000毫升浸渍3日,入酒曲合渍;糯米浸湿,沥干,蒸饭,候冷,入药材与水中拌匀,合酿。置容器中,密封,置保温处,候酒熟(约酿3宿),去渣,即成。
【功效】壮肾阳,祛风湿,温经通络。
【配方一】
【配方】干姜、甘草、大黄各30克,人参、制附子各20克,黄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五味切薄片或捣碎,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浸泡5日后,过滤去渣即成。或将容器隔水煮沸,浸泡1~2日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通便。
【配方】石韦、滑石、冬葵子、川金钱草、海金砂各30克,甘草、木通各6克,车前子、瞿麦、赤茯苓各12克,鸡内金9克(研细末冲),黄酒1000毫升。
【制法】将前十味研为粗末,置沙锅中入黄酒以文火煎至800毫升,过滤去渣,冲入鸡内金,待用。
【功效】清利湿热,排石通淋。
【配方】葛根、炒白芍各50克,桂枝、丹参各30克,甘草1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五味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后,过滤去渣,即得。
【功效】祛风通络,舒筋缓急。
【配方】穿山甲(代)180克,肉桂120克,甘草5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轧为粗粉,置于容器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0~15日后即可饮用(隔日摇动1次或2次)。
【功效】温阳化气,消炎通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