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生姜的传说故事

vince 0

东坡好友姜至之,厚朴半夏姜去毒。

炎凉小子怯寒咳,生姜主散干姜守。

实用通常不宜多,多伤心筋且损寿。

扒开根土姜够本,一亩沙地三千有。

【形态采制】

姜为多年生草本,株高0.5~1米。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叶2裂,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2.5厘米,无柄。叶舍膜质,长2~4毫米。秋季开花。穗状花序球果状,长4~5厘米,总花梗长达25厘米,苞片卵形。花冠黄绿色,裂片3。唇瓣中裂片长圆状倒卵形,有紫色条纹及淡黄色斑点。侧裂片卵形。雄蕊1枚,雌蕊1枚。雄蕊约与唇瓣等长,长约7毫米。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置沸水煮透,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晒干。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及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栽培。

【传说故事】

生姜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鲜根茎,先是植株的茎部渐膨成小姜。姜母两侧萌芽而出子姜,子又生子,生生不已,一小片姜种下可收1000~1500克新姜(紫姜)。

王祯《农桑通诀》记载:“秋社前,新芽顿长,分采着,即紫姜,芽色微紫,故名。最宜糟食,亦可代蔬。刘屏山云:恰似匀妆指,柔尖带浅红,似之矣。白露后,则带丝,渐老,为老姜。味极辛,可以和烹饪,盖愈老则愈辣也。曝干则为干姜,医师资之,今北方用之颇广。九月中掘出,置于屋中。宜作窖,谷杆合埋之。今南方地暖不用窖。至小雪前,以不经霜为止。扒出日,就土晒过,用箬篰盛贮,架起,下用火熏,三日夜,令湿气除尽。却掩筇口,仍高架起,下用火熏,令常暖,勿令冻损。至春,择其芽之深者,如前法种之,为速效而利益信。”

《农桑通诀》又载:“种姜,一亩沙地可收三千斤,若全部不长,扒开土根姜母卖掉也够本钱。”

李时珍云:鲜生姜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神效。早行山间时口含一片姜,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

《东坡杂记》记载: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仙丹,目光炯然。问其养生之道,答曰:“服姜四十多年,故不老也。”

宋代朱子:

姜云能损心,此谤谁与雪。

请论去秽功,神明看朝彻。

苏轼与好友姜至之等人饮酒。姜提行酒令,每人必说在座客人是一药名。姜即指苏说:“你是一味药名,紫苏子(子苏子)。”苏轼也说:“你的名字也是药名,不是半夏就是厚朴。”姜问其故,苏日:“若不是半夏、厚朴,何以说用姜制之(姜至之)?”“制”为“至”字谐音。二味药用姜汁炮制,生姜制半夏、厚朴之毒。

苏轼很多诗中用到生姜,如“先社姜芽肥胜肉”,“故人兼致白芽姜”。苏著有《苏学士方》、《苏沈良方》等,均有生姜养生的介绍。

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广西通判杨立之返回楚州,咽喉红肿生疮,溃破化脓。正遇到名中医杨吉老。杨吉老知道杨立之喜食鹧鸪,当即令食生姜一斤,然后用药。杨立之不解,认为是火上加火,但又不能反对,就食之,病情由轻而痊愈。问其故,杨吉老曰:“鹧鸪喜食半夏,通判喜食鹧鸪,半夏之毒转入喉,生姜解半夏之毒也。你毒已去,不再用药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