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延寿丹
Posts published in 12 月 2022
【方剂名】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本方制丸,名“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炒黄芪、龙眼肉、远志、炒酸枣仁各一钱(各3克),木香五分(1.5克),炙甘草三分(1克),人参一钱(3克)。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剂名】圣愈汤,金·《兰室秘藏》。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各三分(各1克),白芍、当归身、黄芪各五分(各1.5克)。
【用法】水煎服,现代用量应酌增。
【功效】益气,补血,摄血。
【主治】失血过多,气血两虚,面色无华,体倦神衰,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弱。
【方剂名】八珍汤,元·《瑞竹堂经验方》,本方制丸,名“八珍丸”“女科八珍丸”。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方剂名】人参养荣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录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养荣汤”。本方又名“人参养营汤”;本方丸制,名“人参养荣丸”。
【组成】黄芪一两(30克)、当归一两(30克)、桂心一两(30克)、炙甘草一两(30克)、陈皮一两(30克)、白术一两(30克)、人参一两(30克)、白芍药三两(90克)、熟地黄三分(古制应为七钱半,约22克)、五味子三分(古制,应为七钱半约22克)、茯苓三分(10克)远志半两(15克)、生姜2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丸剂,每服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养血安神。
【主治】脾肺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咽干唇燥,毛发脱落,或疮疡溃后久不收敛,舌淡胖,脉虚弱。
【方剂出处】四物汤,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本方又名“地髓汤”(《圣济总录》)、“大川芎汤”(《鸡峰普济方》)。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粗末。每服9克,水煎服。现临床常用饮片作汤剂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补血调血,调经化瘀。
【主治】营血虚滞,惊惕头晕,目眩耳鸣,面色萎黄,唇爪无华,月水不调,脐腹疼痛,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方剂出处】十全大补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制丸,名“十全大补丸”;制膏,名“十全大补膏”。
【组成】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10克)、熟地黄(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黄芪(10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原方各等分,现一般改用饮片,酌定剂量,水煎服。丸剂,每服6~9克,每日2~3次;膏剂,每服15克,每日2次。
【功效】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喘,面色苍白,脚膝无力,遗精,崩漏,经候不调,疮疡不收,舌淡,脉细弱。
【方剂出处】保真汤,元·《十药神书》。
【组成】当归、生地黄、白术、黄芪、人参各三钱(9克),赤茯苓、陈皮、赤芍药、甘草、白茯苓、厚朴各一钱五分(4.5克),天门冬、麦门冬、白芍药、知母、黄柏、五味子、柴胡、地骨皮、熟地黄各钱(3克)。
【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化湿,滋阴养血清热。
【主治】肺脾不足,精神困倦,食纳减少,脘腹胀闷,肌肤不充,身热虚烦,自汗盗汗;肾阴亏虚,骨蒸潮热,耳鸣耳聋,睡眠欠安,记忆力减退,口干咽痛,五心烦热;气阴两伤,气短乏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月经量多,崩漏不止,遗精早泄,小便涩赤,低热绵绵,脉象虚细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