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3年6月14日
【通用名称】玄参
【其他名称】
【中文名】玄参(《本经》)
【类 别】根类
【异名】重台(《本经》),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吴普本草》),咸(《别录》),逐马(《药性论》),馥草(《开宝本草》),黑参(《孙天仁集效方》),野脂麻(《纲目》),元参(《本草通玄》)。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
【植物形态】玄参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圆柱形,长5~12厘米,直径1.5~3厘米,下部常分叉,外皮灰黄褐色。茎直立,四枝形,光滑或有腺状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2厘米;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20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边缘具钝锯齿,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细毛。聚伞花序疏散开展,呈圆锥状;花梗氏1~3匣米,花序和花梗都有明显的腺毛;萼片5裂,卵圆形,先端钝,外面有腺状细毛;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壶状,长约8毫米,有5裂片,上面2裂较长而大,侧面2裂片次之,下面裂片最小;雄蕊4,2强,另有1枚退化的雄蕊,呈鳞片状,贴生在花冠管上;花盘明显;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先端短尖,深绿或暗绿色,长约8毫米,萼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在山坡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
【采集】立冬前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刷净泥沙,曝晒5~6天,并经常翻动,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受冻则空心),晒至半干时,堆积2~3天,使内部变黑,再行日晒,并反复堆、晒,直至完全干燥。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本品易反潮,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霉和虫蛀。
【药材】干燥根圆柱形,有的弯曲似羊角。中部肥满,两头略细。长约10~20厘米,中部直径约1.5~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顺纹及抽沟,间有横向裂隙(皮孔)及须根痕。顶端有芦头均已修齐,下部钝尖。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无裂隙。无臭或微有焦糊气,味甘,微苦咸,嚼之柔润。以支条肥大、皮细、质坚、芦头修净、肉色乌黑者为佳。支条小、皮粗糙、带芦头者质次。 主产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 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尚有北玄参的根也常作玄参应用。其区别特征在花序紧缩成穗状;花冠黄绿色;叶较窄。喜生于湿润土壤中。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
【药理作用】北玄参的药理作用: ①降压作用 流浸膏对麻醉兔静脉注射,小量能使血压先略有上升,继则下降;大量则仅使血压下降。水浸剂、乙醇水浸液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健康犬及”肾型高血比”犬,口服煎剂2克/公斤,每日二次,均表现降压作用,对后者的效力较前者更显著,减少剂量时,作用出现刚延缓。在蟾蜍心脏灌流时,流浸膏小量可呈现强心作用,剂量加大则呈中毒现象,对蟾蜍下肢血管有扩张作用。 ②其他作用 流浸膏对正常家兔皮下注射(5克/公斤),可使血糖略有降低。从其根中提出的p-Mcthoxycinnamic_acid对伤寒疫苗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浸剂在体外,有抗真菌作用。因含皂甙,故有显著的溶血作用,并能引起局部刺激。 此外,同属植物S.grosslwimi中所含的总黄酮甙元有降低动物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利胆等作用。S.nodosa有镇静、降压、强心、扩张血管,并有某些抗惊厥的作用。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玄参后,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蒸两伏时后出,晒干,拣去蒲草用之。”
【性味】苦咸,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桐君、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 ③《药品化义》:”味微苦微咸略甘,性凉。”
【归经】入肺、肾经。 ①《药类法象》:”足少阴肾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肾三经。”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胃三经。”
【功用主治】滋阴,降火,除烦,解毒。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 ①《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②《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Y,定五藏。” ③《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④《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⑤《医学启源》:”治心懊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⑥《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⑦《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⑧《本草正义》:”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使用时勿令犯铜,饵之噎人喉,丧人目。” ②《本草经集注》:”恶黄耆、干姜、火枣、山茱萸。反黎芦。” ③《本草经疏》:”血少目昏,停饮寒热,支满,血虚腹痛,髀虚泄泻,并不宜服。” ④《医林纂要》:”虚寒则忌。”
【选方】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 ②治三焦积热:玄参、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丹溪心法》) ③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玄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④治伤寒上焦虚,毒气热壅塞,咽喉连舌肿痛:玄参、射干、黄药各一两。上药捣筛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惠方》玄参散) ⑤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为末,新汲水服一盏。(《圣惠方》) ⑥治瘰疬初起:元参(蒸)、牡蛎(醋煅,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医学心悟》消瘰丸) ⑦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五钱(煨)。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⑧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济急仙方》)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