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经典名方”

甘露饮子

vince 0

【方剂名】甘露饮子,宋·《阎氏小儿方论》,宋·《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名“甘露饮”。

【组成】熟地黄、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枇杷叶、黄芩、石斛、枳壳、甘草、茵陈。

【用法】上药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煎温服;牙齿动摇,牙龈腥热,含漱后服。成人亦可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

【功效】滋阴清热,行气利湿。

益胃汤

vince 0

【方剂名】益胃汤,清·《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三钱(9克)、麦门冬五钱(15克)、冰糖一钱(9克)、细生地五钱(15克)、炒香玉竹一钱五分(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阴生津。

养阴清肺汤

vince 0

【方剂名】养阴清肺汤,清·《重楼玉钥》,本方制成糖浆,名“养阴清肺糖浆”;制成膏剂,名“养阴清肺膏”。

【组成】大生地二钱(6克)、麦门冬一钱二分(3.6克)、玄参一钱半(4.5克)、生甘草五分(1.5克)、贝母八分(2.4克)、牡丹皮八分(2.4克)、薄荷五分(1.5克)、炒白芍八分(2.4克)。

【用法】水煎服。糖浆:每服10毫升,日服2次;膏剂:每服15克,日服2次。

【功效】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月华丸

vince 0

【方剂名】月华丸,清·《医学心悟》。

【组成】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熟地黄、山药、百部、沙参、川贝母、阿胶各一两(各30克),茯苓、獭肝、三七各半两(各15克)。

【用法】用白菊花,桑叶二两(60克)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诸药末,炼蜜为丸,每服5~10克,每日2~3次,噙化,吞服。亦可参照临床常用剂量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滋阴润肺,镇咳止血。

二冬汤

vince 0

【方剂名】二冬汤,清·《医学心悟》。

【组成】天门冬二钱(6克),麦门冬三钱(9克),天花粉、黄芩、知母、荷叶各一钱(各3克),甘草、人参各五分(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生津止渴。

玉液汤

vince 0

【方剂名】玉液汤,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山药一两(30克)、生黄芪五钱(15克)、知母六钱(18克)、生鸡内金捣细,二钱(6克)、葛根一钱半(4.5克)、五味子三钱(9克)、天花粉三钱(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滋阴,生津止渴

消渴方

vince 0

【方剂名】消渴方,元·《丹溪心法》,明·《古今医统大全》名“四汁膏”。

【组成】黄连末(6克)、天花粉末(10克)、人乳汁亦可用牛乳代替(30毫升)、藕汁(50毫升)、生地黄汁(50毫升)。

【用法】后二味汁为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姜汁10毫升和蜂蜜5毫升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每日3~4次。(原书无剂量,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

【功效】清热生津,滋阴补血。

【主治】消渴,口干引饮,消谷善饥,舌红苔燥,脉细弦。

滋水清肝饮

vince 0

【方剂名】滋水清肝饮,清·《医宗己任编》。

【组成】熟地黄(1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0克)、栀子(10克)、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原始剂量缺,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滋阴养血,清热疏肝。

虎潜丸

vince 0

【方剂名】虎潜丸,元·《丹溪心法》,本方又名“健步虎潜丸”。

【组成】酒炒黄柏半斤(250克)、洒炙龟板四两(120克)、陈皮二两(60克)、酒炒知母二两(60克)、熟地黄二两(60克)、白芍药二两(60克)、锁阳一两半(45克)、炙虎骨一两(30克)、干姜半两(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酒糊或粥糊或蜜为丸,每丸10克。每服1丸,每曰2次,淡盐汤或开水送服。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用量按常规汤剂剂量。

【功效】滋阴降火,强健筋骨。

滋阴大补丸

vince 0

【方剂名】滋阴大补丸,明·《医方考》录朱丹溪方。

【组成】熟地黄二两(60克)、牛膝一两半(45克)、山药一两半(45克)、山茱萸一两(30克)、杜仲一两(30克)、茯苓一两(30克)、巴戟天一两(30克)、五味子一两(30克)、小茴香两(30克)、肉苁蓉一两(30克)、远志一两(30克)、石菖蒲半两(15克)、甘杞子半两(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枣肉捣和,蜜丸。每服9克,每日2次,盐开水或黄酒送服。

【功效】益肝滋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