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经典名方”

寿胎丸

vince 0

寿胎丸

泰山磐石饮

vince 0

【方剂名】泰山磐石饮,明·《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续断、黄芩各一钱(3克),白术二钱(6克),川芎、白芍、熟地黄各八分(各2.4克),砂仁、炙甘草各五分(1.5克),糯米一撮。

【用法】水煎服,每剂煎3次,每曰3次,空腹口服。

【功效】补气健脾,养血安胎。

乌鸡丸

vince 0

【方剂名】乌鸡丸,近代·《中药制剂手册》,本方又名“白凤丸”。

【组成】净乌鸡640克,地黄250克,当归144克,人参、鹿角胶、白芍、香附、山药、丹参各128克,鳖甲、天门冬、川芎、芡实各64克,桑螵蛸、煅牡蛎、鹿角霜各48克,黄芪、甘草各32克,银柴胡20克。

【用法】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止带。

薯蓣丸

vince 0

【方剂名】薯蓣丸,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大山芋丸”。

【组成】薯蓣三十分(30克),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大豆黄卷各十分(各10克),甘草二十八分(28克),人参、阿胶各七分各7克),川芎、白芍、白术、麦门冬、防风、杏仁各六分(各6克),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5克),干姜三分(3克),白蔹二分(2克),大枣一百枚(100个)。

【用法】蜜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口服。临床应用也可改为汤剂,水煎服,每日2次,各药剂量按汤剂常用量。

【功效】调理脾胃,益气和荣,祛风除邪。

【主治】虚劳不足、气血两虚、外兼风邪,症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身体瘦弱,不思饮食,健忘失眠,骨节酸痛,风气百疾,舌淡苔白,脉沉细。

圣愈汤

vince 0

【方剂名】圣愈汤,金·《兰室秘藏》。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各三分(各1克),白芍、当归身、黄芪各五分(各1.5克)。

【用法】水煎服,现代用量应酌增。

【功效】益气,补血,摄血。

【主治】失血过多,气血两虚,面色无华,体倦神衰,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弱。

归脾汤

vince 0

【方剂名】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本方制丸,名“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炒黄芪、龙眼肉、远志、炒酸枣仁各一钱(各3克),木香五分(1.5克),炙甘草三分(1克),人参一钱(3克)。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人参养荣汤

vince 0

【方剂名】人参养荣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录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养荣汤”。本方又名“人参养营汤”;本方丸制,名“人参养荣丸”。

【组成】黄芪一两(30克)、当归一两(30克)、桂心一两(30克)、炙甘草一两(30克)、陈皮一两(30克)、白术一两(30克)、人参一两(30克)、白芍药三两(90克)、熟地黄三分(古制应为七钱半,约22克)、五味子三分(古制,应为七钱半约22克)、茯苓三分(10克)远志半两(15克)、生姜2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丸剂,每服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养血安神。

【主治】脾肺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咽干唇燥,毛发脱落,或疮疡溃后久不收敛,舌淡胖,脉虚弱。

八珍汤

vince 0

【方剂名】八珍汤,元·《瑞竹堂经验方》,本方制丸,名“八珍丸”“女科八珍丸”。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