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人参、炙甘草、炮姜、白术各15克,白酒300毫升。吐多加生姜15克,利多倍白术。
【制法】将前四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温中逐寒。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方剂名】拯阴理劳汤,明·《医宗必读》。
【组成】人参(6克)、麦门冬(12克)、白芍(12克)、生地黄(12克)、女贞子(12克)、龟板(15克)、当归(9克)、薏苡仁(9克)、橘红(9克)、牡丹皮(9克)、莲子肉(9克)、百合(9克)、炙甘草(6克)、大枣两枚。
【方剂名】左归饮,明·《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二三钱至一二两(9~30克)、山药二钱(6克)、枸杞二钱(6克)、炙甘草一钱(3克)、茯苓一钱半(4.5克)、山茱萸一二钱(3~6克),畏酸者少用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真阴不足,症见腰酸遗泄,头晕目眩,口燥咽干,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等病症。
【方剂名】补肝汤,清·《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川芎、木瓜、酸枣仁。
【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各药剂量可按汤剂常用量,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补肝养筋明目。
【主治】肝血不足,筋缓手足不能收持,目暗视物不清,舌质淡,脉弦细。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视疲劳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性膝关节炎等病症。
【方剂名】安奠二天汤,清·《傅青主女科》。“安奠”,稳稳地奠定,“二天”,即指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名“安奠二天汤”。
【组成】人参一两(30克)、熟地黄一两(30克)、白术一两(30克)、山药五钱(15克)、山茱萸五钱(15克)、炙甘草一钱(3克)、杜仲三钱(9克)、枸杞子二钱(6克)、扁豆五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健脾益肾,固冲安胎。
【方剂名】大补元煎,明·《景岳全书》。本方制丸,名“大补元煎丸”。
【组成】人参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3~60克),山药二钱(6克),熟地黄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一三两(6~90克),杜仲二钱(6克),当归二三钱(6~9克),山茱萸一钱(3克)枸杞二三钱(6~9克),炙甘草一二饯(3~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肝肾双补。
【方剂名】泰山磐石饮,明·《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续断、黄芩各一钱(3克),白术二钱(6克),川芎、白芍、熟地黄各八分(各2.4克),砂仁、炙甘草各五分(1.5克),糯米一撮。
【用法】水煎服,每剂煎3次,每曰3次,空腹口服。
【功效】补气健脾,养血安胎。
【方剂名】人参养荣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录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养荣汤”。本方又名“人参养营汤”;本方丸制,名“人参养荣丸”。
【组成】黄芪一两(30克)、当归一两(30克)、桂心一两(30克)、炙甘草一两(30克)、陈皮一两(30克)、白术一两(30克)、人参一两(30克)、白芍药三两(90克)、熟地黄三分(古制应为七钱半,约22克)、五味子三分(古制,应为七钱半约22克)、茯苓三分(10克)远志半两(15克)、生姜2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丸剂,每服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养血安神。
【主治】脾肺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咽干唇燥,毛发脱落,或疮疡溃后久不收敛,舌淡胖,脉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