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小温中丸,元·《丹溪心法》。
【组成】青皮一两(30克),童便浸香附四两(120克),苍术二两(60克),半夏二两(60克),白术半两(15克),陈皮一两(30克),苦参半两(15克),姜汁炒黄连一两(30克),醋炒针砂二两(60克)。
【用法】研末,神曲糊为丸。每服6克,每日2次。
【功效】燥湿运脾。
【主治】脾虚不运,湿热积滞内蕴,腹部胀满,大便溏薄,两足浮肿,苔厚腻,脉滑。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方剂名】小温中丸,元·《丹溪心法》。
【组成】青皮一两(30克),童便浸香附四两(120克),苍术二两(60克),半夏二两(60克),白术半两(15克),陈皮一两(30克),苦参半两(15克),姜汁炒黄连一两(30克),醋炒针砂二两(60克)。
【用法】研末,神曲糊为丸。每服6克,每日2次。
【功效】燥湿运脾。
【主治】脾虚不运,湿热积滞内蕴,腹部胀满,大便溏薄,两足浮肿,苔厚腻,脉滑。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
【方剂名】人参养荣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录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养荣汤”。本方又名“人参养营汤”;本方丸制,名“人参养荣丸”。
【组成】黄芪一两(30克)、当归一两(30克)、桂心一两(30克)、炙甘草一两(30克)、陈皮一两(30克)、白术一两(30克)、人参一两(30克)、白芍药三两(90克)、熟地黄三分(古制应为七钱半,约22克)、五味子三分(古制,应为七钱半约22克)、茯苓三分(10克)远志半两(15克)、生姜2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丸剂,每服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养血安神。
【主治】脾肺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咽干唇燥,毛发脱落,或疮疡溃后久不收敛,舌淡胖,脉虚弱。
【方剂出处】何人饮,明·《景岳全书》。
【组成】何首乌三钱至一两(9~30克)、当归二三钱(6~9克)、人参三五钱至一两(9~30克)、陈皮二三钱(6~9克)、煨姜三片。
【用法】水煎,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
【功效】补肺肾,益肾精。
【方剂出处】六君子汤,明·《医学正传》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一钱(3克),白术一钱五分(4.5克),茯苓一钱(3克),炙甘草一钱(3克),陈皮一钱(3克),半夏一钱五分(4.5克),大枣2枚,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制丸剂,每服6~9克。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化痰。
【主治】主治脾胃虚弱,兼有痰湿,症见面色萎黄,呕恶不舒,咳嗽胸闷,痰多稀白,不思饮食,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腻,脉虚。
【方剂名】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各5g),甘草炙五分(3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脘腹胀满,脉弦。
【方剂名】杏苏散,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g陈皮桔梗枳壳各6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轻宣温润,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薄白,脉浮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