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半两(6克)、杏仁1个(6克)、薏苡仁半两(12克)、甘草一两(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Focus on our own health
【方剂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半两(6克)、杏仁1个(6克)、薏苡仁半两(12克)、甘草一两(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方剂名】大青龙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麻黄六两(12克)、桂枝二两(6克)、甘草二两(6克)、杏仁四十粒(6克)、石膏如鸡子大(18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十二枚(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方剂名】柴葛解肌汤,出自明·《伤寒六书》。本方又名“干葛解肌汤”“葛根解肌汤”“柴胡解肌汤”。
【组成】柴胡(6克)、干葛(9克)、甘草(3克)、黄芩(6克)、羌活(3克)、白芷(3克)、芍药(6克)、桔梗(3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石膏(12克)
【用法】原书未著用量。水煎温服。
【功效】解肌清热。
【方剂名】荆防败毒散,出自明·《摄生众妙方》。
【组成】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各4.5克),甘草五分(1.5克)。
【用法】原方用散剂,每服15~30克,加生姜3片、薄荷3克,水煎服。现代临床多有饮片作汤剂。
【功效】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方剂名】午时茶,出自清·《经验百病内外方》。
【组成】茅术、陈皮、柴胡、连翘、白芷、川朴、枳实、楂肉、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建曲、川芎各十两(各30克),陈茶二十斤(960克),桔梗、麦芽、苏叶各十五两(各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制成块剂或冲剂,每服1~2克。现代多水煎或沸水浸泡饮服。
【功效】发散风寒,化湿和胃。
【方剂名】五积散,出自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本方又名“催生汤”“异功五积散”“熟料五积散”。
【组成】苍术、桔梗各二十两(各600克),枳壳、陈皮各六两(各180克),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各三两(各90克),厚朴干姜各四两(各120克),麻黄六两(180克)。
【用法】上药研粗末,水煎,加生姜,热服。现代多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方剂名】香苏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附子、紫苏叶各四两(120克),甘草一两(30克),陈皮二两(6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每日3次。若为细末,每次只需6g。现代作汤剂,水嚣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方剂名】防风通圣散,出自金·《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本方制丸,名“防风通圣丸”。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各3克),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各6克),滑石三两(18克),甘草二两(12克,)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各1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水煎,加生姜3片,温服。现代做水丸,每服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