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tagged as “金匮要略”

薯蓣丸

vince 0

【方剂名】薯蓣丸,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大山芋丸”。

【组成】薯蓣三十分(30克),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大豆黄卷各十分(各10克),甘草二十八分(28克),人参、阿胶各七分各7克),川芎、白芍、白术、麦门冬、防风、杏仁各六分(各6克),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5克),干姜三分(3克),白蔹二分(2克),大枣一百枚(100个)。

【用法】蜜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口服。临床应用也可改为汤剂,水煎服,每日2次,各药剂量按汤剂常用量。

【功效】调理脾胃,益气和荣,祛风除邪。

【主治】虚劳不足、气血两虚、外兼风邪,症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身体瘦弱,不思饮食,健忘失眠,骨节酸痛,风气百疾,舌淡苔白,脉沉细。

肾气丸

vince 0

【方剂名】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八两(240克),山药和山茱萸各四两(各120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0克),桂枝、炮附子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6克,可加至25丸(10克),酒送下,每日2次。现代临床用法: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脉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大黄附子汤

vince 0

【方剂名】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三两(9g),附子三枚炮(9g),细辛二两(3g)。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瓜蒌薤白白酒汤

vince 0

【方剂名】瓜蒌薤白白酒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一枚(24g)薤白半升(12g)白酒七升(适量)

【用法】三味同煎,取二升,分温再服。现代用法:加适量黄酒,水煎服。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痹证。胸部闷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大柴胡汤

vince 0

【方剂名】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半斤(15g)黄芩三两(9g)芍药三两(9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五两,切(15g)大枣十二枚,擘(5枚)枳实四枚,炙(9g)大黄二两(6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去滓。再煎,分2次温服。

【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

黄土汤

vince 0

黄土汤

麦门冬汤

vince 0

【方剂名】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麦门冬七升(70g)、半夏一升(10g)、人参三两(9g)、甘草二两(6g)、粳米三合(3g)、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半夏厚朴汤

vince 0

【方剂名】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苏叶二两(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