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tagged as “茯苓”

六神散

vince 0

【方剂出处】六神散,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炙甘草。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为粗末,枣1个,生姜2片,同煎。亦可改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补中益气,化湿和胃。

【主治】主治脾胃虚弱,津气不足。症见食少便溏,虚乏身热,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等。

七味白术散

vince 0

【方剂出处】七味白术散,宋·《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二钱五分(7.5克)、白茯苓五钱(15克,炒)、白术五钱(15克)、藿香叶五钱(15克)、木香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葛根五钱,渴者加一两(15~30克)。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9克),水煎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生津。

【主治】主治小儿脾胃虚弱,清阳不升,乳食少进,呕吐泄泻,烦渴饮水,赢困少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参苓白术散

vince 0

【方剂名】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0克),白茯苓二斤(1000克),人参二斤(1000克),甘草炒二斤(1000克),白术二斤(1000克),甘草二两炙(6克),山药二斤(100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六君子汤

vince 0

【方剂出处】六君子汤,明·《医学正传》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一钱(3克),白术一钱五分(4.5克),茯苓一钱(3克),炙甘草一钱(3克),陈皮一钱(3克),半夏一钱五分(4.5克),大枣2枚,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制丸剂,每服6~9克。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化痰。

【主治】主治脾胃虚弱,兼有痰湿,症见面色萎黄,呕恶不舒,咳嗽胸闷,痰多稀白,不思饮食,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腻,脉虚。

独活寄生汤

vince 0

【方剂名】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独活三两(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各6g)。

【用法】上十五味,畋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

半夏厚朴汤

vince 0

【方剂名】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苏叶二两(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

半夏白术天麻汤

vince 0

【方剂名】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一钱五分(4.5g)天麻茯苓橘红各一钱(各3g)白术三钱(9g)甘草五分(1.5g)

【用法】加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功效】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五苓散

vince 0

【方剂名】五苓散,出自《伤寒论》

【组成】猪苓去皮,十八铢(9g)泽泻一两六铢(15g)白术十八铢(9g)茯苓十八铢(9g)桂枝去皮,半两(6g)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3次,服后多钦开水,汗出愈。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杏苏散

vince 0

【方剂名】杏苏散,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g陈皮桔梗枳壳各6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轻宣温润,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薄白,脉浮弦。